首页 理论教育 系统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介绍

系统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介绍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市场竞争方面,要分析和比较企业间各自产品的个别劳动消耗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消耗量的关系。只有在不断降低产品的个别劳动消耗,力争其能保持在社会必要劳动消耗水平以下时,才有可能处于优势地位。组织和管理大型工业企业管理系统要运用大系统理论的分解与协调的基本原则。为了调整各分系统的利害关系,在系统管理中应强调内部协调性。

系统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介绍

研究、分析和处理任何复杂的管理系统时,应考虑下列基本原则:

(一)整体原则

在系统的概念中,还要着重强调对它的整体性的理解。系统是由许多独立要素构成的,各要素的独自机能和相互间的有机联系,只能统一和协调于系统的整体之中。就是说,任何一个要素不能离开整体去研究,要素间的联系和作用也不能脱离整体的协调去考虑,因为脱离了整体性,要素的机能和要素间的作用便失去意义,也不能成为系统。例如,企业这个系统,又包含有许多分系统,如生产系统、物资系统、信息系统等。而从企业来讲,要强调从整个企业系统来考虑其利害得失,而不能只从它的每个分系统的角度来权衡,这种从整体性来研究和观察分析问题,就是从全局综合考虑的观点。

(二)环境适应原则

环境的变化对经营管理系统有很大影响,例如,国际形势、社会变动、经济动向以及市场状况等,都会影响管理系统使它产生新的反应。以往的传统管理把企业看作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系统,形成生产型结构,认为只要研究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组织关系。现代系统管理则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受环境影响,同时,也影响环境,它在与环境相互影响的过程中达到管理活动的动态平衡。

企业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应当有旺盛的活力。社会主义企业的活力,除了应具有在国家计划指导和管理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系统与周围的环境包括用户、竞争对手、市场以及其他经济条件的变化都有一种动态的相互作用。它从周围环境系统输入物料、能量和信息,经过企业的转换系统成为产品或服务的形式输出,又回到环境中去。企业经营的优势和劣势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现存的优势不可能永远保持,可能在某一些方面会被赶超过去。因此,在经营管理上不能单纯采取守势,否则优势会变成劣势,在市场上站不住脚,甚至被排挤出市场。

为使企业管理系统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运用系统方法研究如何增强企业的策略,以保持旺盛不衰,这就需要对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在市场竞争方面,要分析和比较企业间各自产品的个别劳动消耗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消耗量的关系。只有在不断降低产品的个别劳动消耗,力争其能保持在社会必要劳动消耗水平以下时,才有可能处于优势地位。

为了争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和分析环境动向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这就要迅速掌握市场和技术方面的新信息,加强对市场需求状况的测算和预见,同时要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从国外引进新技术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而满足市场的需求。这样从动态上把握市场需求状况的变化和发展,为制定企业经营计划提供有利的依据。

工业企业系统不但要适应环境的变化,还应对环境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外部环境与企业系统本身取得协调,进而促使环境的变化,以积极的推动取代消极的适应。这是推动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素质的重要手段。

工业企业系统环境适应的图解模型如图9-1所示。

图9-1 工业企业系统环境适应模型

(三)控制原则

在系统管理活动中,要有进行监督和控制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对管理对象进行调查(或测定),求出该对象所表示的状态和输出的管理特征值,并与管理目标相互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差距并进行判断。必要时可采取适当的行动。管理控制机构如图9-2所示。

图9-2 管理控制机构(www.xing528.com)

在管理机构中,判断和控制作用是极其重要的管理作业。如果根据调查(或测定)的数据进行判断,采用怎样的控制对系统管理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决策

工业企业管理系统是一个多级多目标的大系统。组织和管理大型工业企业管理系统要运用大系统理论的分解与协调的基本原则。首先,将大系统分解为适当的分系统,寻求分解以后各分系统的最优化。其次,再通过互相间的联系,进行适当的协调,减少各分系统间的矛盾现象,全面统筹,使整个系统接近满意的目标。

对大型工业企业系统可采用多级递阶控制方式。在这种控制中,各级之间都是以信息反馈相联系,而形成多条反馈回路,以二级递阶控制系统为例,如图9-3所示。

第一级是各局部控制器,第二级是协调器,它可使各个分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整个大系统的总目标。用类似方式可以递推到三级、四级以至多级。最高一级负责全局性的规划与决策,其他各级都是在上一级的领导下,进行局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在工业企业管理系统中出现了许多电子计算机控制的大系统,它采用多级递阶控制方式形成由多台计算机组成的分散处理系统,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又为管理的灵活性创造了条件。

图9-3 企业系统多级递阶控制

现以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为例来说明多层分析控制结构。钢铁联合企业的结构是复杂的,从生产计划、计划管理和生产组织,到生产的过程控制都要求有高效率。再加上生产中往来信息繁多,劳动环境条件又差(高温、高噪声),因此,近代钢铁联合企业在生产中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图9-4为一大型钢铁厂多层分级控制结构示意图

最上面一级机构是接受用户订货,企业要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及时交货,而且要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将订货分类排队。这一级的输出就是每一周的生产任务安排。每一周的生产计划应从几周以前进行筹划,而且到达执行任务的那一周时,还要根据现场几周以来的工作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正。

中间一级机构,主要是将上一级计划作为这一级的输入,而对下一级输出各个过程的生产进度日程。此外,在必要情况告诉下,对生产进度有修正的权力。这一级的主要作用就是协调与统一。

最下面一级就过程本身的控制,实际上这个过程控制就是对物流的控制。要使被控制的每一过程达到最优化冶炼和加工的目的,从而取得预期的经济效果。在这一级内应有输入和输出装置、计划和检测仪表以及显示装置等。

图9-4 大型钢铁厂多层分级控制结构

(四)协调原则

系统管理是强调整体性的。在以往的传统管理中,各分系统常强调本位利益,在经营决策时往往互相产生对立和矛盾现象。为了调整各分系统的利害关系,在系统管理中应强调内部协调性。许多系统之所以分层,是因为它过于复杂庞大,仅靠一个最上层的指挥机构照顾不过来。例如人的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外周神经这几个层次组成的,不能把所有的感受和动作都由脑来支配。人类的组织机构也是如此,一个庞大的机构,不可能由最上层的领导人一竿子插到底进行领导,事无巨细,全部躬亲过问,而必须分层分级划分职权范围,层层负责。有时职权要分解开来,分别交付各基层组织去自行管理,上级只管理总的目标与政策,也就是进行协调。这就是处理大系统的“分解—协调”原则。运用这种原理来管理大系统反而比一竿子插到底更有利于系统的整体效能。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展,分工越来越细,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现代企业的系统管理,将管理信息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结合而形成了人—机联系的大系统。在实施管理大系统时,更应强调协调原则,使整个系统对环境有良好的适应性,而且能获得各分系统之间干扰和相互作用都很少的合理满意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