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烟台市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待加强

烟台市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待加强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烟台市通过对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产业构成看,烟台市产业结构演变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另外,产业结构趋同、科技投入不足,多渠道投资体系还未建立,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烟台市第三产业从2006年所占比重的30.14%,上升到2013年的37.7%。但这一比重和近邻青岛第三产业占49%的比重差距较大,距离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40%也有差距。

烟台市产业结构调整与提升待加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烟台市通过对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1949年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9∶6.63∶14.47,1965年三次产业的构成为60.89∶19.96∶19.15,1986年三次产业的构成为25.53∶47.16∶27.31,1992年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2000年三次产业的构成为14.3∶51.8∶33.9。2014年为7.4∶53.5∶39.1。从产业构成看,烟台市产业结构演变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发展状况基本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经过对产业结构的几次调整,制约各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发展水平和内部结构上的矛盾。第一产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状况和信贷保险等保障机制有待完善,特色农产品苹果、水产品等品种和产业链条需要继续丰富延伸,产品质量标准和市场交易方式要逐步与国际接轨。第二产业比重仍然比较高,虽然烟台制造业水平在同类城市中较为突出,但仍然存在生产集中度低,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小,规模效益和集群优势不显著等问题;目前,烟台市经济发展还是以生产制造业的拉动为主,以电子、黄金、机械、食品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在整个烟台经济发展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2007年以来,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的变化为60.99%→60.9%→60.5%→58.9%→57.69%→56.5%→54.8%,所占GDP比重在逐渐减小,但是变化幅度较小。第三产业比重要超过第二产业,并发挥领先带动作用,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另外,产业结构趋同、科技投入不足,多渠道投资体系还未建立,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一方面,传统行业的比重偏高而新兴支柱产业未成气候,区内产业结构雷同现象严重,分工协作粗放,市区经济一体化未能形成完整规模;另一方面,烟台市产业层次低,产业聚集度较差,目前主要靠几大各自发展的龙头企业支撑,规模化、专业化和特色化水平提升不够,支柱产业的产业链短,创新能力弱,仍以初级产品加工为主,深加工能力不足,没有形成由中小配套企业共同组成的优势与特色产业集群;另外,由于资本投入导向约束和开放式经济的影响,使第三产业投资明显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品牌产品缺乏,未能利用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大力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第三产业。烟台市第三产业从2006年所占比重的30.14%,上升到2013年的37.7%。但这一比重和近邻青岛第三产业占49%的比重差距较大,距离山东省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40%也有差距。目前,烟台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都是靠商贸流通、金融交通运输等传统的流通部门来实现的,而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如信息网络服务业、科学研究、软件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规模却偏小,竞争力不强,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产业结构、繁荣层次、规模大小等差距较大。(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