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新动能提升:二三产业融合待加强

农业新动能提升:二三产业融合待加强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湖北在农业加工产业链上的储藏、保鲜、烘干上下游产业各个环节的经营主体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相互连接与融合缺乏,使综合初加工设施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问题,导致粮食初加工产能严重过剩。调查中了解到,湖北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中缺少统一的区域网络信息平台,农产品加工、仓储、配送、信息数据服务等产业链还没有完善。

农业新动能提升:二三产业融合待加强

1.农业产业融合链条短,精深加工率低

农产品产地综合初加工设施数量严重不足。目前湖北在农业加工产业链上的储藏、保鲜、烘干上下游产业各个环节的经营主体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相互连接与融合缺乏,使综合初加工设施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问题,导致粮食初加工产能严重过剩。如目前湖北的稻谷、小麦油脂的初加工能力分别为1022亿斤、140亿斤、284亿斤,远超湖北省粮油产量。

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率低。据统计湖北农产品加工总量较大,到2016年底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5:1,农产品综合加工率约为67%,但精深加工率仅为18%,远低于农产品加工发达的河南、山东、江苏等省,且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2.休闲农业发展粗放,多功能挖掘不够(www.xing528.com)

目前,湖北初步形成了以农家乐为基础、休闲农庄为主体,农业观光采摘园和民俗民居村落为补充,农业科技园为引领的休闲农业发展格局。我们从有关职能部门了解到,截至2016年底,全省限上(年营业收入10万元以上)休闲农业点达到4700家、综合收入达到265亿元。然而,休闲农业、旅游农业普遍以观光体验为主,经营理念不新、人员素质不高、配套设施不足,文化传承、人物历史、风土乡俗等高品位、多样性、特色化不足。由于规划布局滞后,使不少地区的休闲农业产业融合项目存在同质性,缺乏差异化竞争和深度开发,没能形成产业化发展格局,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市场无序竞争、环境严重破坏。

3.农村电商发展滞后,互联网+农业的效应不明显

尽管我省具备诸多发展电子商务的优势,但农村电商业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待提升。一是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缺失。目前湖北的广大农村,不管是农民在网上购工业品还是网销自己的特色农产品时,物流服务只到县城,仅有中邮快递、圆通快递等少部分物流快递到达乡镇,基本上不能提供“进村入户”服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电商的发展。二是农村电商产业链还没有有效形成。调查中了解到,湖北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中缺少统一的区域网络信息平台,农产品加工、仓储、配送、信息数据服务等产业链还没有完善。三是农村电商业对农业发展的支持效应有待提高。由于农村“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的直销和配送体系不完善,使农村的优质大米、蔬菜、水果等大宗、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数量仅占市场销售量的5%~8%,电商产业对农产品供给侧改革的作用不明显,其新产能的潜力有待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