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外部宏观环境下的法律环境分析: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及配套措施

外部宏观环境下的法律环境分析: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及配套措施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外部宏观环境1.法律环境分析随着2000年《种子法》开始实施,为了保障《种子法》的贯彻落实,国家颁布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农作物商业种子加工包装规定》《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和《主要农作物范围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的办法和规定,发布了《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

外部宏观环境下的法律环境分析: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及配套措施

(一)外部宏观环境

1.法律环境分析

随着2000年《种子法》开始实施,为了保障《种子法》的贯彻落实,国家颁布了《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农作物商业种子加工包装规定》《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和《主要农作物范围规定》等一系列配套的办法和规定,发布了《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同时,国务院于2001年2月14日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应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要求。2012年3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以农业部令的形式发布,《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旨在规范农业植物品种命名,加强品种名称管理,保护育种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农业行业和种子行业法律体系的完善为隆平高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

2.产业政策分析

2012年12月26日国务院印发了《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现代种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的具体措施。

(1)分作物提出种业科研目标和重点。

(2)分区域科学布局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

(3)全面统筹各类种业发展项目。

3.税收政策分析

为了鼓励我国农业的发展实行税收优惠,主要有:

(1)营业税优惠。农村农场将土地承包(出租)给个人或公司用于农业生产,收取的固定承包金(租金),免征营业税(国税函〔1998〕82号);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财税〔1994〕2号)等。

(2)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细则)。

(3)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直接用于从事种植、养殖、饲养的专业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4)房产税优惠政策。对农林牧渔业用地和农民居住用房屋及土地,不征收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国税发〔1999〕44号)。

较低的税负,降低了隆平高科运营成本,为隆平高科的毛利率、利润率提供了保障。

(二)中观环境分析(www.xing528.com)

1.种子行业发展历程

(1)计划体制阶段(1949—1977年)

1949—1957年种子行业处于非商品化阶段,即“家家种田,农户留种”阶段。而后,1958—1977年部分商品化阶段,即“四自一辅”阶段,即“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必要调剂”。1958年全国种子工作会议,根据当时农业生产形势,提出了种子工作方针,即“主要依靠农业社自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必要调剂”。

(2)经营双轨制阶段(1978—1995年)

1978年5月国务院批转了农林部《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报告》,提出选育和推广良种,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是一项带根本性的基本建设。要求抓紧把种子公司和种子基地建立起来,把国营良种场分期分批整顿好,迅速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继续实行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并以“四化一供”为种子工作方针,即“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四化一供”的工作方针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种子事业的发展,种子生产的技术水平得以提高,为粮棉油等项增产做出了贡献。

(3)种子产业化阶段(1995—2000年)

1995年9月国务院在天津召开全国种子工作会议,提出创建“种子工程”。“种子工程”推动了中国种子产业化进程,提高了种子的质量和良种普及率,并且加速了种子品种的更新换代。这一时期,种子产业管理法制化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4)种子市场化阶段(2000年—)

2000年12月1日国家颁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种子法》实施五年多来,我国农作物种子产业发生了重大变化,种子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农作物品种更新速度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要求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种子管理体系,强化种子市场监管。

2.种子产业内主要的企业情况分析

为了方便获取数据选择隆平高科、敦煌种业、丰乐种业、登海种业、荃银高科、万向德农、禾嘉股份进行对比研究,从表中可以看出:

(1)种业的上市公司整体规模都不大,产业整合是种子行业的必然趋势。

(2)由于种子行业竞争的加剧,有些公司的营业收入呈现负增长,行业很可能面临洗牌。

(3)隆平高科在种子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表10-2 种子行业部分上市公司营业收入表 单位: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