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思捷环球:辉煌的大数据驱动成功

思捷环球:辉煌的大数据驱动成功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2008财年为例,看看思捷环球辉煌的大数据。上面的主要财务数据,只看销售和净利润数据增长,2008年的思捷环球的确很优秀,主席拿高薪当然是理所当然的。2008年,思捷环球的存货周转天数只有54天,如果静态地看这个数据,当然很好,54天的存货周转天数相当于一季不到就能完成一次存货周转。这种“销售”下的数据当然会很好看,但“好日子”会在经销商不愿意提货时截止。

思捷环球:辉煌的大数据驱动成功

以2008财年为例,看看思捷环球辉煌的大数据。

——存货31.7亿港元,同比增长44.7%。存货周转天数54天。

——应收账款及预付账款53.3亿港元,同比增长33.6%。

——应付账款45.7亿港元,同比增长25.6%。

——销售372.2亿港元,同比增长25.5%。

——销售成本172.5亿港元,同比增长25.4%。

——净利润64.5亿港元,同比增长24.5%。

——银行贷款为0。公司拥有现金65.2亿港元。(www.xing528.com)

最后,加一个小数字,即思捷环球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Heinz Krogner 2008年的薪酬为7 265万港元。

这组数据很有意思,如果你深读过前面几个品牌的内容,一定会对三大运营效率指标还有印象(具体内容不再赘述)。上面的主要财务数据,只看销售和净利润数据增长(包括没有一分钱银行贷款及拥有65.2亿港元的现金),2008年的思捷环球的确很优秀,主席拿高薪当然是理所当然的。但事实远非如此,思捷环球的问题掩藏得很深。

2008年,思捷环球的存货周转天数只有54天,如果静态地看这个数据,当然很好,54天的存货周转天数相当于一季不到就能完成一次存货周转(全年6.6次的周转次数)。可是如果结合到思捷环球的经营模式,它能取得如此“佳绩”也就不奇怪了。前面说过,思捷环球的经营模式是以批发经销为主,就是说只要思捷环球的经销商完成提货,公司即“完成了销售”,但实际只是完成了产品的移库而已,产品从公司的仓库转移到了经销商的仓库,并没有真正卖给最终消费者。这种“销售”下的数据当然会很好看,但“好日子”会在经销商不愿意提货时截止。所以说,单一看存货周转率指标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甚至还会被误导,这时看另外两项指标就很重要了。

到2008年期末,思捷环球的应收账款余额高达53.3亿港元,同比增长33.6%。这个数据说明什么问题呢?应收账款,就是给经销商的欠款授信,应收账款的增长率高于销售的增长率,说明ESP的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能力在下降,经销商的提货积极性在下降(下降的原因当然是生意不好,生意不好必然导致货款回笼变慢,经销商的资金回款压力较大),公司只有加大对经销商们的授信欠款才能完成“销售”,这当然会造成应收账款的高企,也间接说明思捷环球的市场销售出现了问题。

同时,应付账款也高达45.7亿港元,就更不正常了。真正的好公司,不太可能大额拖欠供应商的货款,且优质的供应商也不可能接受品牌商长期、大额拖欠自己的货款。无论如何,相对一年172.5亿港元的销售成本,45.7亿港元的应付账款显然是太高了。

从企业内部的财务角度考量,如果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能平衡,公司的资金压力就不会太大,账虽然可以这么算,但这两个数字所反映的经营问题却截然不同。应收款多,不仅会有资金收不回来的风险,背后的含义是公司的经营出了问题——产品的竞争力下降了。应付款(主要)是指拖欠供应商的货款(从理性经营的角度,财务分析时不能也不应把这两个含义截然不同的科目进行“对冲”平衡),拖欠的越多,说明公司的现金流越有问题(现金流有问题,未必是主营业务有问题)。更重要的是,供应商是公司供应链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拖欠供应商的货款会严重制约公司供应链体系的建设。

由此可见,每一个数据的背后都掩藏着很多秘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