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施工平面布置指南:打造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

施工平面布置指南:打造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4 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竖向分层1.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可视化施工平面布置基于BIM技术的可视化施工平面布置、施工区、生活区平面规划是以整合后的建筑、场地模型为基础,按照规范要求、施工方案、具体工程要求,利用BIM软件、平台的模拟功能,来分配和管理各种建筑物中的平面布置,最终形成优化模型,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优化管理。

施工平面布置指南:打造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

本书以西部某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施工平面布置为例:新建某省西客站为该省最大规模的铁路客运站,是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属于国家规划的十大区域性客运中心;站房分为高架层、站台层、出站层三层,局部设夹层,建筑总高度39.55m;主要采用南北地上进站、高架候车、地下出站的功能格局,旅客流线采用“南北进站”和“上进下出”的方式(图4-3)。

978-7-111-57480-4-Chapter04-7.jpg

图4-3 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平面位置

根据站房的功能和城市既有的规划条件,建筑的主要功能分区大致为三层,局部设夹层,自上而下分布依次为如图4-4所示。

978-7-111-57480-4-Chapter04-8.jpg

图4-4 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竖向分层

1.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可视化施工平面布置

基于BIM技术的可视化施工平面布置、施工区、生活区平面规划是以整合后的建筑、场地模型为基础,按照规范要求、施工方案、具体工程要求,利用BIM软件、平台的模拟功能,来分配和管理各种建筑物中的平面布置,最终形成优化模型,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动态优化管理。

(1)施工现场三维数字地面模型构建及土方调配

在开始施工平面布置前,要获得工程区范围的所有地形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包括数字标高图(三维点或标高点)、等值线图,从而构建出三维数字地面模型,从而提供可视化的逼真地形地貌模型,高度还原该施工范围内的原始地形地貌特征。在此基础上能够通过使用数字地面模型进行三维可视化的常规施工布置设计,在初期施工场地布置的方案比选中,施工场地的位置经常会根据实际的开挖回填量、场地形状及其他建筑物位置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传统二维设计时,每一次变化都需要重新绘制图纸,会出现新场地位置的开挖回填影响范围不精准。在三维数字化地面模型中,场地布置的方案变化由三维软件计算完成,在施工前期进行土方调配,误差不超过1%(图4-5、图4-6)。

978-7-111-57480-4-Chapter04-9.jpg

图4-5 施工场地地面模型

978-7-111-57480-4-Chapter04-10.jpg

图4-6 施工现场场地土方调配

(2)施工现场施工区布置

施工现场出入口道路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布置,门口设洗车台,车辆出入时进行清洁,确保环境卫生。人员进入施工区前设置门禁系统,要求施工人员持证进入施工现场,控制施工人员数量,做到精细化的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现场钢筋加工区、模板堆放区布置进行合理安排,做好场区施工道路规划及管理,确保施工现场组织合理(图4-7~图4-12)。

978-7-111-57480-4-Chapter04-11.jpg

图4-7 施工场区出入口设置

978-7-111-57480-4-Chapter04-12.jpg

图4-8 施工出入口门禁系统设置

978-7-111-57480-4-Chapter04-13.jpg

图4-9 施工场区与三类场地设置

978-7-111-57480-4-Chapter04-14.jpg

图4-10 施工塔式起重机及加工区域设置

978-7-111-57480-4-Chapter04-15.jpg

图4-11 场区施工道路

978-7-111-57480-4-Chapter04-16.jpg

图4-12 施工车辆洗车台设置

(3)施工现场内按照安全要求设置安全通道和安全栏杆,现场设施进行标准化设置(图4-13~图4-15)。

978-7-111-57480-4-Chapter04-17.jpg

图4-13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

978-7-111-57480-4-Chapter04-18.jpg

图4-14 施工现场安全通道设置

978-7-111-57480-4-Chapter04-19.jpg

图4-15 施工楼梯安全防护设置(www.xing528.com)

(4)施工现场生活区布置:施工现场生活区与施工工作面进行隔离,并采用封闭围挡,高度不低于1.8m,按照总体策划规划好办公区、宿舍、食堂、会议室等生活区设施(图4-16、图4-17)。

978-7-111-57480-4-Chapter04-20.jpg

图4-16 施工生活、办公区设置

978-7-111-57480-4-Chapter04-21.jpg

图4-17 施工办公区出入口、道路设置

2.基于BIM技术的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站房既有线施工布置

铁路既有线是铁路施工的专业术语,是指原来已经建造好的线路,通常要进行新建或改造线路时,称之为既有线。分类有双线并行、双线绕行(地下横穿、地上横跨),临近既有线施工是有严格要求的,施工前由施工单位根据轨道设计文件,对作业现场的作业环境和条件进行详尽的调查,制定既有线施工布置方案,施工平面布置往往会根据既有线的施工进行调整,这也是与传统交通枢纽建设区别较大的地方。

基于BIM技术的既有线施工管理是以全部专业整合的模型(土建、机电、场地)为基础,按照规范要求、施工方案、具体工程要求,利用BIM软件、平台的模拟功能,对在既有线条件下的施工平面布置和施工过程进行工况模拟,最终形成最优方案,并对在施工过程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进行预先管控。既有线运营情况下的施工平面布置是在铁路既有线正常运营期间,施工平面布置要根据铁路线路施工方案,在先期施工区域进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施工机械和施工交通组织安排应以既有线路的移动(拨线)为优先内容(图4-18、图4-19)。

978-7-111-57480-4-Chapter04-22.jpg

图4-18 基础施工时的既有线(图中黑线)平面布置

978-7-111-57480-4-Chapter04-23.jpg

图4-19 钢结构网架施工时的既有线

(图中黑色线)平面布置

既有线移动(拨线)时施工平面布置:按照铁路线路施工方案中的线路移动位置,将路基工程施工完毕后,停用原既有运营线路,开通新线,并将原既有线路拆除,进行该区域的现场平面布置和交通组织,最终将上部跨线结构进行合龙(图4-20、图4-21)。

978-7-111-57480-4-Chapter04-24.jpg

图4-20 既有线(图中黑色线)进行拨线时的平面布置

978-7-111-57480-4-Chapter04-25.jpg

图4-21 既有线(图中黑色线)拨线完成后的钢结构平面布置

3.基于BIM技术的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布置

基于BIM技术的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规划是以全部专业整合的模型(土建、机电、场地)为基础,按照规范要求、施工方案、具体工程要求,利用BIM软件、平台的模拟功能,来分配和管理各种大型机械设备的设备选型、平面布置、工况模拟,通过选择不同的参数设置对各种吊装方案进行对比,最终形成最优方案,并可以对在施工过程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先管控。

站房地下部位(±0.000m以下)施工阶段的施工机械布置:150t履带起重机吊装基础节钢柱、吊装钢柱二节柱(图4-22)。

978-7-111-57480-4-Chapter04-26.jpg

图4-22 150T履带起重机吊装基础节钢柱时机械布置

站房高架层(±0.000m以上)施工阶段的施工机械布置:150t履带起重机在跨外吊装南北站房钢柱,南站房S区靠近既有线,大型起重机无法靠近作业,待承轨层施工完毕后,25t汽车起重机行驶至承轨层楼面,吊装南站房S区范围内钢柱。400t履带起重机吊装站房高架层上部钢柱如图4-23、图4-24所示。

站房屋面层施工阶段的施工机械布置:利用400t履带起重机将70t履带起重机吊至高架层,完成南站房范围内钢柱吊装。站房高架层施工完毕后,在站房外围搭设临时胎架,分段拼装屋面桁架,利用400t履带起重机进行吊装作业(图4-25)。

既有线部位的施工机械布置:南站房靠近既有线,大型起重机无法靠近作业,站房高架层楼面施工完毕后,将70t履带起重机吊装至高架层楼面,桁架拼装完毕后,进行吊装(图4-26)。

978-7-111-57480-4-Chapter04-27.jpg

图4-23 400T履带起重机吊装高架层钢柱时机械布置

978-7-111-57480-4-Chapter04-28.jpg

图4-24 150T履带起重机跨外吊装南北站房钢柱时机械布置

978-7-111-57480-4-Chapter04-29.jpg

图4-25 400T履带起重机吊装屋面桁架时机械布置

978-7-111-57480-4-Chapter04-30.jpg

图4-26 70T履带起重机吊装既有线部位钢结构时的机械布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