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和江西大学:从陌生到熟悉

我和江西大学:从陌生到熟悉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放前,江西有一所全国知名的大学—中正大学。这所大学于1940年成立,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考虑到江西高等教育的薄弱,且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在邵式平省长任上,创建了江西大学。在我离开江西大学后,它和江西工学院共同组建成新的南昌大学,后续又合并了江西医学院,并进入了“211”的行列。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吴官正,将他母校清华大学的一位江西籍教授潘际銮院士,请到南昌大学当校长。

我和江西大学:从陌生到熟悉

我从江财毕业后去了江西大学,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距离我太太的单位近;二是我要继续考研。如果没有第一个原因,我也会选择留在江财。还要补充说一下的是,我为什么不愿再去机关工作?其实我当时的想法是很简单的,我认为在大学工作比较自由。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当我考研失利,提出去江大工作时,系里负责分配工作的副系主任许昕老师(他以后是江财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很高兴,因为这减少了他的压力。当时有一位同学被分到云南财贸学院,而这位同学不愿去,许昕老师对这位同学说,陈宪愿意去大学,你去和他聊聊。记得我对这位同学说,到大学比较自由,现在给你自由你都不要吗?

提到江西大学,需要先讲一下江西的高等教育。解放前,江西有一所全国知名的大学—中正大学。这所大学于1940年成立,1949年更名为南昌大学。1953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南昌大学大部分学科、专业调整至中南区的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工学院等14所高校,保留下来中文、历史、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和艺术7科的部分专业,学校改为江西师范学院(现江西师范大学)。考虑到江西高等教育的薄弱,且没有一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在邵式平省长任上,创建了江西大学。据我所知,上海支援了这所大学一些师资。上海财经大学著名的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学家胡寄窗先生,就曾在江西大学工作过。我没有见过胡老,但我在教授“经济思想史”课程时,用了他的教材。我在上海大学工作时,他女儿和我是同事。后来听说,胡老仙逝,无疾而终。这是人生的造化。在江西大学工作时,我认识在经济系、数学系工作的多位来自上海的老师。一度,江西大学经济系有多位全国知名的 教授。

在我离开江西大学后,它和江西工学院共同组建成新的南昌大学,后续又合并了江西医学院,并进入了“211”的行列。时任江西省委书记吴官正,将他母校清华大学的一位江西籍教授潘际銮院士,请到南昌大学当校长。后来,潘院士来上海大学参加评审“211”学科建设时,我和他有过交流。(www.xing528.com)

尽管办了一所综合性大学,但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江西高等教育落后的状况。在中国工业化初期被称为“富农”的江西,改革开放以来,它的发展滞后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我在上海住的小区里,有一位1953年从南昌二中考到北大物理系的老先生,他从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退休。我和他有过关于南昌近几十年来发展相对落后的讨论。他指出了交通的问题。南昌并不在东西走向的浙赣线上。浙赣线上有一个叫向塘西的编组站,过往列车在这里将去南昌的乘客放下,他们再转乘“小运转”(通勤车)去南昌;南昌去京广线上各城市的乘客,则乘坐“小运转”到这里转车,很是不方便。南昌坐落在向(塘西)九(江)线上。在九江长江大桥没有通车时,南昌就是在一条“盲肠线”上。这对其发展肯定有较大影响。近年来,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有没有好大学,成为一座城市能否较快较好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好大学对一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明显,现在则大不同了。拿南昌和周边其他条件大致相同的省会城市合肥长沙相比,可以发现,这两个城市的发展明显快于南昌,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有好大学,南昌几乎没有。没有好大学,就没有小规模移民,就没有专业人才的“母机”。我以为,这是南昌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