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视野下的生产方式概念:挑战与回应

当代视野下的生产方式概念:挑战与回应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生产方式”概念的质疑与挑战也呈现出不同的理论特征。19世纪下半叶伴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结和宣传过程左右的,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争论,“生产方式”概念也被作为经济决定论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最后一章中,我们将首先讨论以丹尼尔·贝尔为代表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否能够构成对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的彻底颠覆。

当代视野下的生产方式概念:挑战与回应

可以说,围绕历史唯物主义的争论自历史唯物主义公开问世之日起就未曾结束。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生产方式”概念的质疑与挑战也呈现出不同的理论特征。19世纪下半叶伴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总结和宣传过程左右的,是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争论,“生产方式”概念也被作为经济决定论的一个重要方面。进入20世纪以后,在西方世界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更多开始关注人的主体性、反对物化(异化)的维度,因而“生产方式”概念要么被置于“总体性”讨论的学术语境之中,要么就是被有选择地放弃了。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当代资本主义的转型(从福特制到后福特制,或者说从福利国家制度到新自由主义),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转型,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和马克思“生产方式”概念的辨析也呈现出新的理论特征。在最后一章中,我们将首先讨论以丹尼尔·贝尔为代表的后工业社会理论是否能够构成对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的彻底颠覆。同时,这也可以看作是接下来对以鲍德里亚、拉克劳和墨菲、齐泽克为代表的当代激进哲学话语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关系探讨的依据和基础。尽管上述三种观点各有不同:鲍德里亚直接告别了马克思的生产和生产方式理论,另起炉灶,从象征交换出发建构当代消费社会批判;拉克劳和墨菲则在反基础和上层建筑二分的意义上,强调霸权作为当前社会主义策略的重要方面,进而寻求新自由主义时代新的革命可能性;齐泽克则是在资本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批判中,从黑格尔和拉康重新回到了马克思,并直接提出“回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论口号。(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