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关税措施的应对和挑战

非关税措施的应对和挑战

时间:2023-05-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税则的调整一般须经立法程序,而非关税措施通常采用行政程序。而非关税措施则往往不公开,或规定的标准和手续繁杂,不易被很快了解。技巧性非关税措施则包括由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环境标准、劳工标准、商品检验、包装、标签等形成的技巧壁垒。

非关税措施的应对和挑战

(一)非关税措施的特点

非关税措施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措施。与关税措施相比,非关税措施有如下特点:①名目繁多,既有直接的限制措施,也有间接的限制措施。直接的限制措施有进口配额制、进口许可证制和“自愿”出口配额制,即直接对进口的数量和金额进行限制。间接的限制措施有进口押金制、最低限价制、繁杂苛刻的技术标准等,即通过各种规则和条例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②比关税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而更具有针对性。税则的调整一般须经立法程序,而非关税措施通常采用行政程序。两者相比,后者的制定和实施更简单、快捷。③更易达到直接限制的目的。例如,超过配额禁止进口或征收极高的关税,这样就直接达到了限制的目的。④更具隐蔽性和歧视性。关税措施往往以法律的形式公开,且明确、具体。而非关税措施则往往不公开,或规定的标准和手续繁杂,不易被很快了解。

(二)非关税措施的类型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非关税措施并对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预防,我们不妨对各种措施进行整理和归纳(表2-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非关税措施分为不同的类别,总结起来基本包括三个大类。

第一类:根据非关税措施的影响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直接影响性、间接影响性、溢出或旁及影响性非关税措施。

(1)直接性的非关税措施,是指明显用于限制和影响贸易的措施。这种类型的非关税措施目的是支持本国产业经济,提升本国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主要措施手段包括限制特定货物的进口,以及鼓励本国货物出口等,例如数量限制、配额、自愿出口限制、有秩序的市场安排、出口和出口信用补贴、政府采购、进口许可证等都是常见的直接性的非关税措施。这种措施效果较为直接而明显,常常可以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2)间接性的非关税措施,是指一些看起来与进出口无关却会通过间接作用对本国的进出口贸易政策造成影响的政策措施。这类措施通常包括对一些地区和企业的补贴、安全健康环境法规、海关估价、原产地标记等。(www.xing528.com)

(3)溢出性的非关税措施,是指一国制定某种政策的初衷并非影响进出口贸易,而最终因为溢出效应影响了进出口贸易的现象。这类措施主要包括国家的税收政策及专利制度等。

第二类:从制定主体角度,可分为内生性非关税壁垒与外生性非关税壁垒。这一分类的标准取决于贸易制度的制定是由本国掌握主动权还是因为其他国家的政策迫使处于被动地位。举例来说,1981年,美国单方面规定从中国进口的羊毛衫配额为18.73万打,这一措施即为内生性措施。目前在国际贸易政策中,大部分“自限协定”或“有秩序销售协定”是两国之间经过协定而产生的,即为外生性措施。

第三类:从实施手段的特性角度,可分为制度性非关税措施与技巧性非关税措施。制度性非关税措施形式多样,主要包括进口配额、许可证、反补贴反倾销、海关估价、原产地规则、政府采购等。技巧性非关税措施则包括由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环境标准、劳工标准、商品检验、包装、标签等形成的技巧壁垒。后者相对于前者来说,比较隐蔽,不容易捕捉到其违反国际贸易规则。然而实际上技巧性非关税壁垒包罗万象,效果明显,令人规避不及。它限制了外界货物进入本国的标准,使得出口国为了达到标准要求不得不提高产品的生产要求、技术标准、产品规格等,给生产商造成了一定的成本压力。

表2-1 非关税措施分类[3]

(三)非关税措施的影响

由于非关税的种类繁多,其具体影响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哪一种非关税措施,是直接的配额限制,还是间接的手续或程序方面的限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其结果都会使一定时期内该种受限商品的进口量减少,从而使该种商品的进口价格上升。受限商品数量和价格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对一国或地区进出口的商品结构、地理方向和世界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