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轨体制转型期:应对的策略和挑战

双轨体制转型期:应对的策略和挑战

时间:2023-05-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个发展阶段,核心的发展动力是市场化改革,哪个城市率先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就能率先在中国城市版图上加速崛起。

双轨体制转型期:应对的策略和挑战

这一发展阶段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00年中国互联网元年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出现了改革开放后城市格局的新一轮洗礼。从时代特征来看,“冷战”后全球经济加快制造业全球化,尤其以大规模制造为代表的全球重工业中心加快向发展中国家沿海城市布局和转移,很多东南沿海城市借此建立完善工业体系;与此同时,知识经济、互联网经济率先在全球发达经济体兴起,并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转轨经济体产生重要触动和影响。从社会特征来看,我国加快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型,不仅通过建立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建立现代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还逐步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并加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经济法治改革。从改革开放进程来看,这一发展阶段对后来影响较大的是以民营经济为目标模式的产权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房地产从分配到商品化的改革,其中工业园区、科技园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自下而上地接触了互联网经济的脉搏

在这一发展阶段,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号召,加快从计划经济运行体制机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方向转型,不仅通过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企改革等建立了微观经营机制,还在双轨制过程中逐步提升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加快了多种所有制与分配制度等政治经济法律关系的建立,更是彻底打破了“姓资”与“姓社”思想障碍。在市场化改革带动下,不少城市工业发展进一步从出口加工、初级制造业、轻工业走向重工业、高技术;发达地区从园区经济走向集群经济,并以园区形态开发与功能开发提升了县域经济发展地位;其他城市也加速向园区经济、工业经济、外向经济方向发展。在“公转私、轻变重、园变群、镇变城”的推动下,很多城市不仅加快初步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还建立初步的市场化基础,亦初步拉开城市化发展框架,为中国“入世”后全面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定基础。(www.xing528.com)

在这个发展阶段,核心的发展动力是市场化改革,哪个城市率先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就能率先在中国城市版图上加速崛起。在此过程中,尤其是江浙沪、珠三角等一些城市抓住了国际产业梯度转移历史机遇,不仅建立完善了以民营经济、私有产权为基础的微观机制,还逐步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建立完善工业体系,亦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促成中国产业资源、创新资源、人才资源“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逐步成为世界级城市群奠定了发展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