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后续感言:关于炮灰角色的价值

后续感言:关于炮灰角色的价值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炮灰”是个好东西》一文写于2012年2月下旬(两会前夕。鉴于此,姑且以《“炮灰”是个好东西》一文的“后记”形式,简单说说我个人的看法。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刚需入市”,明显犯了“时机不对”的弊病,令处在最最关键时刻的调控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但现在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很明显,“房价必跌”是一个全国性的高度共识,也是中央一再强调的东西。广大“炮灰”们就是这个“软着陆”的弹簧垫儿、缓冲阀。

后续感言:关于炮灰角色的价值

《“炮灰”是个好东西》一文写于2012年2月下旬(两会前夕。上海宣布所谓“新政”的时候),此文写就的区区一周之后,既富有戏剧性,又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发生了:上海的“新政”被中央叫停(这之前,几乎所有和中央玩躲猫猫游戏的地方“新政”全部被叫停)。这段小插曲又一次彰显了中央的决心,也间接地印证了此文的预见性。

近几日,许多人被“各大银行开始对刚需实行利率八五折优惠”的新闻所扰,又开始犯“疑心病”,各种杂音不绝于耳,担心此动向是否预示了调控要出反复,政府的决心是否又开始动摇。于是天涯财经的朋友约我写一篇稿,谈谈这个问题。

虽然盛情难却,但对此话题我却实在是兴趣寥寥。道理很简单,因为“首套房利率八五折”这事儿,其本质实在是万分单纯,简直就是一层窗户纸的事儿,一捅就破,根本用不着拿出一个长篇大论去“分析”、去“解剖”,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

鉴于此,姑且以《“炮灰”是个好东西》一文的“后记”形式,简单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有朋友说,“利率八五折”针对的群体是“刚需”(即所谓“首次置业者”),不涉及玩投资和投机的主儿,因此,和调控的大方针无甚瓜葛,完全是两码事儿。

对此,我却不敢苟同。理由有二。

其一,即便是刚需入市,也会带来成交的反弹。而成交反弹(即所谓的“小阳春”现象)势必会阻止楼价进一步下跌的速度(如果不是带来楼价报复性反弹的话),从而为楼市调控大业出现“反复”的迹象创造了危险的契机。或者换一个说法,如果“成交反弹”现象是出现在“楼价已经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很明显,现在的楼价从整体上来看,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实在是“毛毛雨”的程度(许多地方甚至只不过是零点几个百分点的跌幅)而已。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刚需入市”,明显犯了“时机不对”的弊病,令处在最最关键时刻的调控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局面。说得再简单点儿,这种做法是一个典型的把“痛苦”拉长的招儿,使本来可以成为“短痛”的过程变成“长痛”,本来是“长痛”的过程变得“更长痛”,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那位说了,你说得不对。银行也是没辙儿,现如今中国经济这么疲软,再不给房地产业输点血,对整体经济而言岂不更是“雪上加霜”?所以,我们这么做,正是为中国经济“雪中送炭”的举动,轮不到你到这儿来大发厥词!

诚然此言。中国经济现在确实比较疲软,需要一个“雪中送炭”的氛围。但不好意思,这种事儿绝不应该发生在地产界,发生在楼市里,尤其是在现在这样一个超关键、超敏感的时期。

楼市现在的困境,不是因为“房价跌得太多,所以地产商的日子不好过”,而是因为“完全没有成交,所以地产商的日子不好过”。就是说,地产业的不景气,是地产商自己一手造成的,正是因为他们和中央的调控政策死磕,宁可借高利贷维持也咬着牙就是不降价,才造成了成交量的空前下降,带来了地产业“极端不景气”的局面。所以,救地产商,救中国地产业的招儿其实很简单,地球人都知道——“降价”不就得了?!把价格降下来,买的自然会多,买的多了,资金就会重新汇聚到地产业,地产业不就又可以重回新生了吗?

这么简单的事儿,还有什么可矫情的呢?

造成现在这种局面,真的怪不了别人,牌其实就在地产商(当然也包括为他们撑腰的地方政府)自己手里,是他们自己不好好玩。

在现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期里,银行居然出手救市,实在是荒天下之大谬的愚蠢行径。

说银行愚蠢,还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明摆着,银行的这招儿,其实解决不了房地产的根本问题,相反只能延长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周期,把“短痛”人为地变成了“长痛”,而房地产泡沫问题拖得时间越久,解决问题的周期拉得越长,其实最后倒霉的还是银行、是地产商、是地方政府,当然,也是中国经济。

这就好像一个人得了重病,马上就要死了。一个庸医走了过来,问这个病人:你哪儿不舒服啊?

病人答:我浑身都疼,疼得要命!

于是庸医点了一下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但见他拿出了一瓶止痛片,给这个病人强行灌了下去,然后对他说:放心吧,吃了这个药,包你明天就不疼了!

第二天,病人果真不疼了,理由很简单,因为他死了。(www.xing528.com)

其二,即便是“刚需”,这个时候也不应该入市。

理由很简单。尽管一直以来我本人也赞成一个观点,即“刚需不用管价格变化,有需要直接入市就得了”。但有个前提,那就是这种价格变化一定要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简单点说,就是市场价格走势长期处于一种“牛皮糖”状态,完全看不清未来趋势的时候,我认为刚需是没必要过分在意价格动向的。但现在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很明显,“房价必跌”是一个全国性的高度共识,也是中央一再强调的东西。在这种几乎可以百分之百预见价格走势趋向的背景下,还要忽悠刚需入市,那就只能说办这事儿的主儿“良心大大地坏了”。

道理很简单——刚需,这一群体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买房的钱也是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血汗钱,所以,明明市场价格会降,他们是绝不应该在这种情况下入市的。好歹有点良知的人,都可以简单地想象一下:即便你再“刚需”,好不容易掏光了家底儿买的房子,没住两天就跌价,让广大刚需情何以堪啊!

最后,还是用一段简单的文字来结束这篇文章。

现如今,好歹有点常识的人恐怕都知道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的楼市一定要“软着陆”。这是上上下下的共识,是一件“必须”要办的事儿。

那么,何谓“软着陆”呢?

恐怕听过的人多,真正想过的人少。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个词儿。

很显然,“着陆”就是“降价”的意思,“软”就是“不能降得太猛,得一点儿一点儿来”的意思。

连成一句完整的话,楼市里的“软着陆”就意味着“楼价必降,但不能降得太猛,得一点一点地降”。

这里就有个问题,我敢打赌90%的人都从来没有意识到过。那就是,如何实现这个“软”字?

答案很简单:“软”字的实现,需要大量的“炮灰”。广大“炮灰”们就是这个“软着陆”的弹簧垫儿、缓冲阀。

尤其诡异的事情是,其实人家早就针对“炮灰”的事儿征求过你的意见,而且不止一次地征求过——您是否愿意当“炮灰”呢?

而您的回答每次都是特麻利、特干脆的两个字:愿意!

那就别怪人家对你不客气了。呵呵,自找的,怪谁呢?

结束本文之前,顺便再说一段小插曲:2012年4月13日,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当前的经济形势。温家宝总理又一次明确表态:坚定楼市调控不动摇,绝不能让调控出现反复。

如何理解这则新闻,就看你自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