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市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村户调查报告——贯彻十九大精神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

北京市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村户调查报告——贯彻十九大精神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北京市农经办农村经济统计处开展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主题调研活动,对北京市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村户进行了全面调查。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宣传方面,村庄希望获得对十九大精神详细解读的相关书籍等材料。改革开放后村民文化程度提高,生活方式发生转变。

北京市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村户调查报告——贯彻十九大精神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北京市农经办农村经济统计处开展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主题调研活动,对北京市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村户(以下简称观察点村户)进行了全面调查。调研对象涉及延庆区永宁镇王家堡村、通州区潞城镇大营村、密云区溪翁庄镇石马峪村和房山区琉璃河镇官庄村及其观察点农户140户,调研内容涵盖村户基本情况、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和贯彻情况、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情况等。

一、村级调查

(一)各村基本情况

被调查村庄60岁以上老年人在20%以上。各村人口及劳动力构成如表1所示,王家堡村、大营村、石马峪村和官庄村人口分别为154人、629人、1925人和1049人,大营村劳动力占比(33.5%)及老年人占比(23.8%)均为最低,王家堡村劳动力占比为49.3%,老年人占比为26.0%,石马峪村和官庄村劳动力占比均已达半数以上,且老龄化人口分别占34.6%、38.7%。

表1 被调查村庄人口结构基本信息 单位:人

(二)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情况

村干部对十九大精神比较了解,且积极组织进行十九大精神宣传。从认知情况来看,村干部均认为十九大精神与村民的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对于十九大提出的相关政策例如“土地关系稳定不变,到期后再延长30年”以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等决策的认知比较清楚。各村均组织村民学习十九大精神,大营村、马家峪村和官庄村还在村中设置了有关十九大精神的文化墙、宣传栏等。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宣传方面,村庄希望获得对十九大精神详细解读的相关书籍等材料。

村庄积极规划未来发展,务工、特色种养为主要增收渠道。各村基本都对村庄建设规划进行了编制(王家堡村正在编制),其中石马峪村和官庄村还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目前,除了大营村外,其他各村均有特色林果业,石马峪村还发展了其他特色产业。村庄未来增收渠道方面,各村都认为务工、特色种植养殖、经商等是主要的增收渠道,另外大营村认为房屋出租也是该村未来主要的增收渠道之一。分红普遍不被看作主要增收渠道,发展较为成熟的石马峪村和官庄村已进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官庄村分红在2万元以上,而石马峪村分红不足200元,王家堡村和大营村未分红。

村庄基础设施、文化娱乐环境得到改善,各村之间存在差距。各村庄经过多年建设,村容村貌基本达到干净整洁,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日产日清,较少出现侵占街道、乱搭乱建的情况,村庄绿化较好。除王家堡村,各村供水安全、合格、有保障,建立了污水收集管道,改用清洁能源和卫生厕所。王家堡村发展相对滞后,虽然供水可以保障,但水源质量不佳,街面仍存在污水横流且尚未改用清洁能源的情况。文化生活方面,石马峪村、官庄村文化活动室和体育健身器材等完备,且时常开展文化活动;大营村虽具备相关文化室和器材,但较少开展活动;王家堡村尚未具备相关硬件设施。

(三)改革开放后变化情况

改革开放后各村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户均收入方面,改革开放初期,各村户均收入均在1000元以下,2017年户均收入已逾万元。受收入影响,户均支出在改革开放前均低于500元,如今户均支出基本已超过万元(王家堡村除外,只有2000元左右)。从主要的增收渠道来看,粮食和其他作物的种植收入、务工收入、经商收入和社会保障性收入(低保、福利养老金)为主要的收入增加渠道。改革开放后,村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居住质量提升,社会风气较好,道路和街道状况得到较大改善,出行更方便。

改革开放后村民文化程度提高,生活方式发生转变。改革开放前各村出现的最高学历为高中,如今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各村均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村民,村民素质普遍提高。随着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转变,选择更加多元化。改革开放初期,各村村民主要的出行方式为步行或骑自行车,以国营商店和集体经济商店为主要购物渠道,基本没有家用电器(偶尔有电视),如今出行可选择公交、地铁、电动车等,购物可以选择农贸市场、百货商场、超市等,且基本的家电(如电视、电脑冰箱)都已具备。

(四)各村未来发展规划及调研建议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村庄受到的制约不同,但各村未来发展方向基本一致。缺乏产业发展资源、缺乏劳动力、基础设施薄弱是各村在发展中面临的共性问题,除此之外,已经有所发展的村庄还面临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管理人才和农户增收意愿不强的问题。在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上,村庄基本都将林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等附加值高的产业作为主要方向。特别是在被调查村中,大营村被纳入城市副中心建设,村庄已完成转居安置,面临的主要是城市化后村民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更关注撤村转居后集体经济的存在形式。

为更好地贯彻十九大精神,王家堡村建议农经部门对农村、农业种植投入更多关注;就改革开放为村庄带来的变化方面,各村均认为改革开放提高了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环境,住房条件更加舒适,交通出行更加便利,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对于固定观察点的工作,各村希望多交流并坚持长期跟踪。

二、农户调查

(一)农户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农户户均人口数为4人(户均人口为3.66人,四舍五入后为4人),但以两口之家最多,占比为27.6%;三口之家、四口之家、五口之家和六口之家占比分别为19.4%、16.4%、14.2%和11.9%,一口之家与七口以上(含本数)之家占比合计10.9%。

户均家庭劳动力数量为2人,其中,拥有2个劳动力的家庭为41.1%,占比最大;有3个劳动力的家庭位居其次,占比为18.6%;没有劳动力或者有1个劳动力的家庭分别占13.2%和14.0%,拥有4个劳动力的家庭占比约为11.6%;拥有5个及以上劳动力的家庭相对较少,占比合计为1.6%。

农村空巢家庭相对较多。家中拥有1位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比重为31.9%,拥有2位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比重为36.3%,家中没有60岁以上老人的比重仅为29.2%。根据户均家庭人口数量和劳动力数量信息,可以发现,农村存在大量的空巢家庭,很多老人并未休养生息,仍然在承担着劳动者的角色。

(二)农户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和贯彻情况

农户对党的十九大较为关注。61.4%和30.3%的农户认为十九大报告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和“比较相关”,19.9%和63.2%的农户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十九大精神,85.2%的农户能够准确回答出十九大召开时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户对党的十九大的关注。

农户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途径方式多种多样。农户学习十九大的方式既有电视、广播、网络、报纸等,也有文化墙、宣传栏等,村干部也会组织村民专题学习十九大精神,但就学习途径来看,93.4%的农户首选了电视,而将广播作为首选的农户只占4.1%。

农户对十九大报告中关系切身利益的内容更为关心。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83.3%的农户回答知晓,但就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具体内容而言,农户对不同方面的问题表现出迥异的关注度,如对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农户占比合计为73.3%,“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农户占比合计达到26.7%;对于关系农户切身利益的土地承包问题,“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的农户占比为80.2%,“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该政策的农户占比合计高达90.4%。可以看出,农户在学习和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时候更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

农村整体环境符合生态宜居标准。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对该政策“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农户占比合计达到76.1%。农户对所在村的村容村貌整体评价较高:认为村容村貌“非常干净整洁”和“比较干净整洁”的农户分别为35.8%和61.3%,而认为“不干净、不整洁”和“脏乱差”的农户占比合计仅为2.9%,而就生活垃圾处理、生活饮用水、村庄道路、污水处理、村庄绿化指标而言,70%以上的农户认为所在村符合生态宜居或者比较符合生态宜居标准,但就庭院美化而言,仅有56%的农户认为符合或者比较符合生态宜居的标准。此外,煤改清洁能源和“厕所革命”“已经完成”或者“正在进行”的农户比重均在80%以上,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www.xing528.com)

农村文体设施相对健全,但文体活动开展相对欠缺。87.6%的农户认为所在村有文化活动室且开放,89.1%的农户表示村内的健身器材或者体育活动场所能够满足村民需要;但就村内开展的文化活动情况来看,45.0%的农户认为当前的文体活动开展还“很少开展”和“不开展”,30.4%的农户表示村内“很少有”甚至“几乎没有”文化墙、宣传栏,可以看出,文化墙、宣传栏的作用在村内还有较大发挥空间。

农户普遍认为集体经济发展对自己收入具有较大影响。31.9%的农户认为集体经济发展对自己的收入“影响非常大”,另有46.7%的农户表示对自己的收入“影响比较大”,而认为对自己收入“影响比较小”或者“没有影响”的农户分别占8.9%和12.6%。需要加大向农民宣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力度。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户表示对当前的“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太了解”或者“不了解”。

绝大多数农户了解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10.4%的农户认为自己“非常了解”,53.3%的农户选择了“比较了解”,而“不太了解”和“不了解”的农户占比分别为32.6%和3.7%。就未来增收渠道而言,46.3%的农户首选了务工,19.4%的农户拟通过特色种植养殖,13.4%的农户则打算通过从政府获取低保金、福利养老金等来实现增收。可以看出,农户在增收途径的选择上较倾向于务工实现增收。

医疗、养老、教育、住房、扶贫反腐等各项改革工作深入民心,农户对近年来社会改革评价较高。70%以上的农户对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全民参保计划”、农村教育、扶贫等改革工作“比较了解”,部分农户对以上政策“非常了解”。但就当前农村收入发展现状而言,仅有7.6%的农户对自己的收入“很满意”,29.7%和41.5%的农户则对自己的收入“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另有21.2%的农户则对当前收入“不太满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改革深入,80%以上的农户认为我国医疗、养老、扶贫、收入分配、环境状况、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各项事业改革取得成效,但在住房方面,仍有17.8%的农户认为住房问题依然没有改善。

(三)改革开放对于农村及农民生活的影响

农户对于改革开放的认识较浅。农村居民对于改革开放的了解普遍较少,从调研结果来看,明确知道改革开放起始时间的为106人,占总人数的78.5%,仍有21.5%的农户不知道改革开放的起始时间。对于改革开放具体内容方面,仅有39.1%的受访者对其有深入了解,半数以上的农户对于改革开放了解不多,另有部分农户对改革开放不关注或完全不了解。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消费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居民收入基本在1000元以下,占受访户的86.8%;经过40年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普遍大幅提高,2017年,农村居民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达到80.9%,其中收入过10万元的有20人,占受访户的15.9%。收入构成方面,种粮、种菜、务工、房屋出租、低保、福利养老金等收入全面大幅提升,其中务工收入的增加最为明显。随着收入增加,消费水平也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初期多数农户年消费在1000元以下(占88.19%),2017年消费过万的农户占84.3%。消费构成方面,食物、衣服、建房和医疗方面的消费支出有明显增加,其中食物消费支出的增幅最大。

改革开放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居民的休闲娱乐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休闲方式是听收音机,随着电视的全面普及,目前主要的休闲方式为看电视。同时,休闲方式呈现多元化,看书看报、逛街、玩游戏和旅游等逐渐进入农村居民的生活,成为常见的休闲娱乐项目。出行方式上,改革开放初期以步行和骑自行车为首选,目前出行方式则主要为公交、电动车和汽车,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家用电器方面,改革开放前电视是主要的家用电器,改革开放后电视机、电脑、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常见家电基本普及。购物渠道方面,改革开放初期主要从国营商店和集体经营的商店购物,如今主要从百货商场、超市及农贸市场购物,网购等其他方式的普及使购物渠道更加丰富。

改革开放后,居住条件、受教育水平明显改善。71%受访户的居住条件在改革开放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和居住环境有了显著改善,25%的农户居住环境有较大变化,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同时,居民反映村庄道路得到修缮,出行更加方便。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逐渐加深,高等教育逐渐普及。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主要为小学和初中文化水平,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占86%,如今家中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受访户达到67%。

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保障、村容村貌水平显著提高。随着农村医疗、养老体制的完善,医疗、养老等福利的普及率达到94%。居民反映村庄内社会风气、居民道德修养普遍提高,村庄环境得到很大改观。从农村居民自身的认知角度,改革开放为村庄带来的变化主要有: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治安更好、思想观念转变、民主程度提高、休闲娱乐及文化教育迅速发展等;认为改革开放带来的好处中生活水平提高、交通条件改善和国家地位增强最为显著;同时认为改革开放仍需从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高人的素质和环境治理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总体而言,农村居民对于改革开放的满意程度较高,95%的人认为改革成果很好,非常支持。

(四)观察点工作

本次调研的受访户均为参与固定观察点记账工作的农户,参与起始时间有所差异。最早参与的记账户自1985年开始记账,最近的自2017年参与记账。调研户中,主要起始参与年份为1985、1999、2005和2017年,分别占总数的10%、25%、26%和31%。

固定观察点的参与户覆盖范围广泛。除了一般农户外,还包含民政低保户6户、民政低收入家庭14户、水库移民户14户、残疾人户4户以及五保户1户。

受访户多数有补贴收入。本次受访的农户中领取补贴的占总数的76%。从补贴覆盖率来看,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即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覆盖面最广,占领取补贴户总数的58%。平均来看,各项补贴中低保金额最高,为每年13000元,公益岗位补贴其次,为10739元,覆盖面最高的农业支持补贴额为每年755元。

表2 各项补贴平均值 单位:元

参加记账工作的农户对固定观察点的工作比较满意。调研结果显示,92%的记账户对于观察点每年支付的补助金额比较满意,且95%的人表示愿意继续从事固定观察点的记账工作。多数记账户表示参与记账工作利于自身清楚了解家庭收入来源和支出情况,有助于精打细算减少不必要开支。近半数的受访户表示记账也有助于了解家庭各项情况变迁。

(五)意见和建议

为了更好地贯彻十九大精神,总结改革开放成果和进一步完善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工作,本次调研征集了农户对于相关事项的意见及建议。

农户对农经部门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第一,关注养老问题,提高养老基金,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第二,建设美丽乡村,加强乡村建设,改善居住条件、村容村貌,做好清洁卫生;第三,继续坚持惠农措施,关注特色农产品、林产品,注重解决前期物质资本购买和后期农产品销售问题。

对于改革开放成果的实际感受方面,农户的心得主要有:第一,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吃饱穿暖到物质文化水平极大丰富;第二,医疗、养老等补贴的普及为生活提供了保障,老年人生活得到一定改善;第三,生活环境改善、交通便利,出行更加便捷。

对于固定观察点进一步完善工作的建议主要为:第一,加强对记账员的培训交流;第二,进一步提高记账补助金额。

课题负责人:李理、郄蕙

课题组成员:阎建苹、朱长江、张军、孙琳临、刘鑫、张宇、王伟男、王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