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盐城湿地植被的碳储存能力及变化分析

盐城湿地植被的碳储存能力及变化分析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盐城,芦苇、水稻、互花米草群落中碳储量由地表向地下逐渐提高,与植物地上部分、凋落物、地下根系相比,各植物群落表层土壤中的碳含量相对更高。基于CASA模型得出的各个时期研究区湿地植被的二氧化碳储存能力呈现三维立体分布格局,不同类型植被的碳储量整体为4.68~7.86 t/,其中互花米草、盐蒿、芦苇及农田的碳储存能力依次为1.86、1.28、2.01、2.14 t/,2013年研究区湿地植被的碳储量较1987年增加了71.12%,总量为21.64万t。

盐城湿地植被的碳储存能力及变化分析

本章在简要梳理当前国内外NPP研究进展与不足的基础上,依据光能利用率模型,借助朱文泉等开发的植被NPP估算模块,重构了1987—2013年间各个典型时期盐城自然保护区的植被NPP数据库,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滨海湿地“蓝碳”形成过程中的转移和收支情况(凋落物、地下根),结合第4章研究结果分析了影响研究区植被NPP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其湿地植被的年累计碳储存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到如下几点结论:

(1)在考察期内,各个时期研究区的NPP在海陆方向上由低向高过渡,呈现“高-中-低”三条带状的梯度分布特征;

(2)考察期内NPP的变化趋势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较气温、降水量太阳辐射等自然因素显著;(www.xing528.com)

(3)滨海湿地植被的碳储量呈三维分布格局。在中国盐城,芦苇水稻、互花米草群落中碳储量由地表向地下逐渐提高(凋落物>地下根系>土壤),与植物地上部分、凋落物、地下根系相比,各植物群落表层土壤中的碳含量相对更高。

(4)基于CASA模型得出的各个时期研究区湿地植被的二氧化碳储存能力呈现三维立体分布格局,不同类型植被的碳储量整体为4.68~7.86 t/(hm2·a),其中互花米草、盐蒿、芦苇及农田的碳储存能力依次为1.86、1.28、2.01、2.14 t/(hm2·a),2013年研究区湿地植被的碳储量较1987年增加了71.12%,总量为21.64万t。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