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景观格局变化的双重影响机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景观格局变化的双重影响机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时间:2023-06-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系统具有动态性、非线性等一系列复杂特征,因此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单元之间的流通过程常常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消费发生在不同地点,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流动的影响并不一定具有线性特征,以景观连通度为例,其与生态系统服务流通能力、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之间可能呈现图6.3所示的多重关联机制。图6.3景观连通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多重关联机制

景观格局变化的双重影响机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上述结果表明,在土地利用与覆盖方式变化等一系列人为因素的叠加影响下,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碳汇收支也可能随之发生改变。例如,渔业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可能加速生态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分解,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农业生产扩张等可能改变滨海湿地的固碳能力,从而引起滨海湿地碳源与碳汇转化。

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表征生态系统持续供给人类所需服务的能力,是在指定区域的一定时间范围内,生态系统通过一系列生态过程提供的特定生态系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13]。生态系统具有动态性、非线性等一系列复杂特征,因此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单元之间的流通过程常常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消费发生在不同地点,景观格局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流动的影响并不一定具有线性特征,以景观连通度为例,其与生态系统服务流通能力、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之间可能呈现图6.3所示的多重关联机制。

首先,生态系统服务的流动与景观连通度既可能正相关,也可能负相关或者不相关,表现为“凸增或凸降”“凹增或凹降”或“不敏感”3种关联模式(图6.3 a);其次,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能力与生态系统服务流通能力同样具有正相关、负相关或不相关3种关联模式(图6.3 b)。受到前述两者影响,景观连通度变化与人类的生态系统服务收益存在a1b1、a1b2、a1b3、a2b2、a3b1、a3b2及a3b3等7种关联模式,这同景观破碎化的影响类似[14],可能因此产生双重驱动(M11)、单一驱动(M12)、相互补偿(M13、M31)、保持不变(M22)、单一打击(M32)、双重打击(M33)等多种作用结果。(www.xing528.com)

图6.3 景观连通度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多重关联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