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府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模式

政府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模式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科技园区是在适度的区域范围内,由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建设的以科学技术的集约投入和有效转化为特征,以农业产业化运作为手段,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进行研究、生产、经营、示范、推广等活动的组织模式。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与推广模式和传统模式不同,它是一种混合型、综合型或交互型的“非线性”创新模式。

政府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模式

农业科技园区是在适度的区域范围内,由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建设的以科学技术的集约投入和有效转化为特征,以农业产业化运作为手段,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目标,进行研究、生产、经营、示范、推广等活动的组织模式。这类模式主要由政府进行土地规划和区域布局,由省级或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主导,由规模经营的农业新型经营者为主体兴办农业法人实体。政府提供土地并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科研院所出专家、出方案、出技术、出成果,农业法人实体依托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与成果进行农业投资和农业产业开发,产业的科技先导性开发作用明显。在这类模式下,科研院所既能通过商业运营获得收入,满足新型经营主体的市场化、规模化需求;又能通过科技园区的人才培养和实用技术培训项目进行技术扩散和技术推广,满足千千万万农户的公益需求。

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由三个子区和三个子平台构成。一是核心区的农业科技研发平台,主要从事农业科技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国外技术,为解决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储备。科技研发平台包括各类种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发展研发中心等,通过实验、研究高新技术,开发农业高新技术产品,消除农业技术支撑方面的“空白”和“短板”,二是示范区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示范区是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基地,将中试、检验合格的新技术、新产品进行示范,推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实际应用,并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经验进行示范。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主要包括种子苗木繁育基地、生物农药和疫苗基地、食品加工与物流基地等,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载体,将科技研发平台产生的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可保障科技成果能够大面积地“落地生根”。三是辐射区的科技成果推广平台,辐射区是示范区的产业化带动基地,按照园区主导产业发展要求,通过进驻园区的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的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向千千万万的农户辐射,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引领、推动作用,是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点。(www.xing528.com)

农业科技园区科技创新与推广模式和传统模式不同,它是一种混合型、综合型或交互型的“非线性”创新模式。伴随着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会社、种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市场多元主体的建立,科研院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入和通信技术带来的新变化,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已很难单纯依靠政府或某个市场主体力量推动,很难沿着封闭的线性路径形成。大多数科技创新技术突破是政府、科研院所、新型经营主体、普通农户等多种力量交互作用的结果,呈现出开放、扩散的特征。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可根据科学认知和公益需求加大财政投入,资助科研院所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以保障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和发挥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科研院所一方面根据农业发展对科技的公益性需求,向政府申请农业科技创新计划,通过争取政府的项目资金来弥补自身在资源、财力等方面的不足来开展公益性科技创新活动;另一方面,主动寻求与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会等市场主体合作,从事应用技术开发,实现农业科研成果商业化,满足市场需求。例如,武汉市农科院近年来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打造都市农业科技园区,遵循农业科技创新双动力驱动的技术路线,探索形成了“公益性定位与市场化运作” 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创业、成果转化和服务三农的运行机制,对武汉市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注入了活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