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商人在东亚海域竞争

西方商人在东亚海域竞争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持有经济动机的西方人在进入东方后,为了争取其最大收获,势必冲进中国人一直占有的以政治为重的传统朝贡贸易圈。西方人在日本、吕宋、咬留巴、满剌加、暹罗与中国商人交易,只是一种无奈,即使在澎湖、台湾,也不如在定海、南澳、浯屿。这种无奈,是因为中国政府当时还有力量坚持有限对外贸易和管制中国商人的政策。但西方人从认为中国的商品极具世界市场意义的那一时起,就没有放弃设法迫近中国沿海贸易的努力。

西方商人在东亚海域竞争

中国,乃至整个东亚还没有跨进近代的大门,还在古代的空间享用着自给自足,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以朝贡形式和民间交换形式的贸易活动。

持有经济动机的西方人在进入东方后,为了争取其最大收获,势必冲进中国人一直占有的以政治为重的传统朝贡贸易圈。因为中国的朝贡贸易圈对西方人来说,就是阻碍,就是成本,他们冒险探索航路,就是要直接从印度获得香料,从中国获得丝绸。以前,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作为东西方贸易的中介,赚取了大量的利润,现在西方人终于来到了东方,他们自己要得到这笔利润。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已退下去了,马六甲人和吕宋人也被征服了,西方人要到中国大陆上去直接做生意,到生产丝和丝织品、茶叶瓷器的地方直接与生产者、商人交易。西方人在日本、吕宋、咬留巴、满剌加、暹罗与中国商人交易,只是一种无奈,即使在澎湖、台湾,也不如在定海、南澳、浯屿。这种无奈,是因为中国政府当时还有力量坚持有限对外贸易和管制中国商人的政策。但西方人从认为中国的商品极具世界市场意义的那一时起,就没有放弃设法迫近中国沿海贸易的努力。他们弄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商人不能自由地出来进行买卖?为什么中国的政府官员要如此地管束商人间的交易?不过,他们还不敢像对美洲大陆和东南亚诸岛那样用征服的手段对待中国,在16世纪到19世纪初的300年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不敢把中国看低了。

于是,我们看到,在中国东南市场与世界市场的互动关系中并存着冲突与互利。所谓的冲突,是葡、西、荷、英等国之间的“经济”行为的冲突以及他们的“经济”行为与中国政府的“政治”行为的冲突;所谓的互利,是葡、西、荷、英等国的“经济”行为与中国商民的“经济”行为的互利。冲突中包含着互利,互利又引发冲突。(www.xing528.com)

我们不妨将16世纪初,葡萄牙人用武力攻占马六甲突进中国的朝贡贸易圈,中经18世纪末西方国家以为中国皇帝贺寿朝见为借口谋求商务和居留地,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用武力逼开中国五口通商并获得香港这一段中西贸易来往大事作一年表排列,看看西方各国是如何闯进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圈,把近代世界市场推到了中国人的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