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速芯片迭代争夺新市场

加速芯片迭代争夺新市场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新市场中,芯片与终端软硬件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目前,谷歌、阿里巴巴、微软等互联网企业,以及苹果、华为和小米等移动终端企业已经纷纷加入。其中,谷歌以数据中心部署的自主设计深度学习加速芯片TPU为切入点,已在图像处理、深度学习推理和训练等领域的芯片布局中领先。多样性的产品需求,也许会加速产品迭代。

加速芯片迭代争夺新市场

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已经掀开集成电路应用发展的新篇章。在新市场中,芯片与终端软硬件的融合将进一步加深。终端硬件的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与芯片设计的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要求,意味着技术重点也将有所变化。例如,对于物联网等新市场来说,封装技术也将更为重要,以台积电生产的智能手机芯片的晶圆级扇出型封装、晶圆上晶圆(wafer-on-wafer,WoW)(利用该技术可以直接以打线的方式堆叠三颗裸晶)等为代表,新技术或将在“超越摩尔”的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的市场需要新的技术,新的技术成就新的商业模式。在传统模式中,集成电路企业的发展重点倾向于规模效应的实现,因而通用化是其重心。然而,在新的市场竞争中,下游增值服务的高昂利润或是各企业竞争的重点,由此芯片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的维度都已有了变化:从产品性能来看,除了集成度提升带来的性能升级外,芯片的可靠性和功耗性能也已成为同样重要的参数,追逐增值服务的应用集成服务商或将在这些性能的集成上追求极致;从市场竞争来看,应用场景的服务体验中,除了对产品本身的极致追求外,“时间就是金钱”的追求必须要求芯片开发全面加速。

新技术和新市场孕育着新业态。下游行业的技术升级,离不开集成电路,因而不少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核心任务和提质增效升级,专用集成电路的发展都是重要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之一。这个方向与其他方向一样,只有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才能破解被跨国企业“卡脖子”的瓶颈。在这条路上,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或将有更为深度的融合。

集成电路的新市场和新模式,也带来了新的竞争。随着移动通信、物联网和智能时代的到来,芯片的“赛道”从原来“单车道”扩展至“多车道”,而其他各个行业中越来越多的“赛车手”也挤入了集成电路的新赛道。其中,互联网企业的芯片开发投入较为典型。

目前,谷歌阿里巴巴、微软等互联网企业,以及苹果华为小米等移动终端企业已经纷纷加入。其中,谷歌以数据中心部署的自主设计深度学习加速芯片TPU为切入点,已在图像处理、深度学习推理和训练等领域的芯片布局中领先。阿里巴巴在研发人工智能加速芯片Ali―NPU的同时,已经收购了大规模量产自主嵌入式CPU知识产权模块的物联网芯片企业中天微,投资了专注人工智能芯片的寒武纪软件定义网络芯片企业Barefoot Networks公司、专注安防的芯片及应用开发企业深鉴科技、主打轻量级神经网络处理单元芯片企业耐能(Kneron)、智能终端芯片企业翱捷科技等,并在达摩院组建了芯片技术团队进行人工智能芯片的自主研发。微软以其自主设计的ToF传感器芯片(用于Xbox Kinect 2)、HPU协处理器芯片(用于HoloLens)、MCU芯片(用于Azure Sphere物联网平台,与联发科合作开发),已布局未来。

这些企业的入局,标志着芯片行业进入了异构计算的发展时代。在此之前,在增加出货量、设计复用性的导向下,通用平台式芯片是集成电路行业巨头的主攻方向,沿着摩尔定律的路径优化工艺、提升芯片性能是最为核心的策略。不过,从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开始,根据应用做专用设计、依靠架构改进来提升性能的“异构计算”成为重要的方向,尤其是随着物联网、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的发展,应用场景生态系统的构建需要多样性的产品,以满足差异化的用户需求,由此来实现服务增值。(www.xing528.com)

多样性的产品需求,也许会加速产品迭代。更为差异化的需求,除了对性能的极致要求外,也意味着需要有理智的上市时间。由此,继制造外包后,设计外包的业态也将发生变化:芯片厂商完成架构设计,可以交给有丰富物理版图设计经验的设计服务企业去完成。在这一体系中,后者的竞争力就是细节上的经验积累,而双方的共同目标就是尽量缩短完成芯片设计的周期。

由此,未来专用集成电路的创新大门已经打开,垂直融合的模式将聚集更多的目光:下游的增值服务商依托大量的用户、广阔的市场和高额的资金,在上游寻找优质、高效的差异化的战略合作伙伴。垂直融合模式,与垂直分工模式有所区别:垂直分工模式依靠“微笑曲线”中间加工环节的规模效应,推动了产业链的分工;垂直融合模式则主要发生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利用下游的高利润率来弥补上游研发成本,带动产品化的加速。

无论是英特尔的垂直一体化、IBM的横向整合,还是台积电的垂直分工、ARM的授权模块,本质上都是通用化与专用化、规模经济与时间成本相平衡的结果,而适应发展的最终评价标准终究还是整个产品线的开发效益,由此构成了可不断升级的生态系统。

新一轮的应用革命蓄势待发,下游行业的新业态正在孕育,但是我国集成电路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创新能力尤其是原创能力还需大力加强。在全球的产业生态系统中,中国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已经构成了巨大的消费能级,北斗系统等战略建设为智能汽车等下游应用提供了支持条件,这意味着垂直融合、开源合作等新商业模式将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进而带动全球新模式的发展。与模式发展本身同样重要,或者更为重要的是,看清方向后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持之以恒,才能夯实芯片产业发展的根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