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摆脱差不多先生的陷阱,以认真负责为准则

摆脱差不多先生的陷阱,以认真负责为准则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章对“差不多先生”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在汶川大地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不是“差不多先生”的中学校长,他就是叶志平。的确,因为“认真负责”是对抗“差不多”的灵丹妙药。于是,他们对工作的要求降低了,以“差不多”作为标准,对小错误、小疏忽不屑一顾。克服“差不多”心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摆脱差不多先生的陷阱,以认真负责为准则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现象:安全措施都做完了吗?差不多了;设备检修结束了吗?差不多了;工作做到位了吗?差不多了……乍一听,感觉所有的工作都完成了,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问题,这“差不多”其实只是完成了表面的工作,还有一些环节被疏忽了,或者是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被“差”掉了。而这“差”掉的部分往往会成为“麻绳断裂”的元凶。

1924年6月28日,国学大师胡适先生在当时的《申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差不多先生传》的文章。文章对“差不多先生”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90多年过去了,现在看看我们周围,“差不多先生”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依然普遍存在。“基本”“好像”“几乎”“大约”“估计”“也许”“大概”等“差不多”现象可谓与日俱增。

当把事情做得“差不多”当成自己的行为准则时,最终只会导致“断绳”的结果:个人工作马马虎虎,人生将失去价值;企业运营马马虎虎,企业将失去客户,丢掉市场。看似不起眼的一个小错误,如果不能及时纠正,最终就会酿成大祸。

创建于1925年的雪印公司是日本最大的乳品企业,它生产食品的设备是按宇航食品的要求严格设计的。2000年,在雪印公司生产流水线上工作的一名员工错把未曾洗净、消毒的一个器皿送入了生产流程。就是这个错误的操作,最终导致1.4万人中毒入院。这也成为日本史无前例的一起中毒事件。

事件发生后,雪印公司总经理辞职谢罪,企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10亿日元。在此之后,雪印公司再也没能改变其走下坡路的命运。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变成“差不多先生”时,这些员工最终也将会成为企业的短板,成为麻绳的最细处。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轻率和疏忽所造成的祸患将超乎人们的想象。”许多人之所以失败,往往因为他们马虎大意、鲁莽轻率。

工作态度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折射一个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些人喜欢在做完一件事后说“差不多就行”“足够了”,至此,此项工作就可以告一段落,不再做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尽管从表面看来,他们也很努力,也费了很多工夫,但由于这种“差不多”抹杀了他们原本具备的优秀品质,最终使他们成为现实中的企业短板人才。

汶川地震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不是“差不多先生”的中学校长,他就是叶志平。

汶川大地震让很多人记住了“史上最牛校长”叶志平。对于“不一定”“不确定”的因素,他坚决防范。

危楼会倒吗?可能性很大。桑枣中学实验教学楼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的新楼,楼梯的栏杆摇摇晃晃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却是水泥纸袋,楼层间甚至能看到缝。他下定决心进行维修加固。从1997年开始,连续几年对这栋楼进行改造加固。

第一次,他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拆除了与实验教学新楼相连的一栋质量很差的厕所楼,在一楼的安全处重新建起了厕所。

第二次,他将楼板间缝隙中的水泥纸袋去掉,重新实实在在地灌注混凝土,使楼板的承受力大大提高。(www.xing528.com)

第三次,他对这栋危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标准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浇灌水泥,加粗为直径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之后他亲自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整整加粗了15厘米。

在地震当天,学校外的房子几乎全部损坏,学校里的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可让他担心的、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

叶志平在根治可能性大的事故隐患的同时,也不放过小概率事件。桑枣中学每年都必须搞一次疏散演习。2005年第一次演习的时候,全校师生花了9分钟才集中到操场上。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时,地震波骤然袭来的短短1分36秒后,桑枣中学31个班级的2200多名师生分别从8栋教学楼集中到操场上,师生无一人伤亡。

不忽视小概率事件,不放过可能性小的隐患,因为再小的概率,一旦发生也是百分之百的损失。有人问叶志平如何评价自己,他答道:“‘认真负责’四字已然很好。”的确,因为“认真负责”是对抗“差不多”的灵丹妙药。

差不多究竟差多少?其实差太多。差的是按章操作的规范习惯,差的是细致认真的工作态度,差的是精益求精的高标准、严要求。因为一个螺丝没拧紧,一个阀门没关严,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小工作,很可能就是发生“断绳事故”的罪魁祸首。

有不少人认为自己只是一名最普通的员工,每天只是在重复一些枯燥乏味的工作。于是,他们对工作的要求降低了,以“差不多”作为标准,对小错误、小疏忽不屑一顾。殊不知,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错误就可能引起轩然大波,一次无意的疏忽则可能导致灾难的降临。

克服“差不多”心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要端正态度。对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防止和克服小进则满、小进则安的思想,自觉做到坚持一流标准,争创一流业绩。

二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工作时要高度集中注意力,防止出现差错。做完每件事后要坚持“回头看”,检查是否有漏洞和差错。

三是要建立一套严密的工作制度。采用项目化管理,把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具体项目,实行责任制,责任到人,使抱有“差不多”心态、喜欢敷衍塞责的人失去生存的土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