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镜头见证脱贫攻坚一线的生动场景

镜头见证脱贫攻坚一线的生动场景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没有帮扶任务的我,学会了以镜头为“盾”,以笔杆为“枪”来助力打好这场脱贫攻坚硬仗。作为党务工作者,为了做好党建助脱贫工作,及时把握党员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的新动态,加强脱贫攻坚的宣传力度,我与各村(社)、兄弟部门达成友好合作,时常跟着他们下村上山,采集新闻素材。扶贫干部值得被更多人看见,我为我能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结识这些优秀的先行者感到骄傲。

镜头见证脱贫攻坚一线的生动场景

肖仕群

志愿档案

姓名:肖仕群

毕业(在读)院校:贵州警察学院

服务地点: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

服务岗位:芶江镇党建办工作人员

服务年限:2019年8月~2020年11月

一转眼,作为一名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播州区芶江镇已一年有余。没有帮扶任务的我,学会了以镜头为“盾”,以笔杆为“枪”来助力打好这场脱贫攻坚硬仗。作为党务工作者,为了做好党建助脱贫工作,及时把握党员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的新动态,加强脱贫攻坚的宣传力度,我与各村(社)、兄弟部门达成友好合作,时常跟着他们下村上山,采集新闻素材

还记得2020年6月中旬的一个上午,农业服务中心的同志带着我到苟江镇红山村开展农技下村服务。下村的车沿着一条进山“组组通”的路开了很久,经过无数个弯后,在逐渐热烈的骄阳给予的高温沐浴下到达目的地——红山村。(www.xing528.com)

农服中心高级农艺师陈淼同志告诉我:“我们要去见的是一名老党员,他打电话说辣椒长势不好,我们去看看是什么情况。”上午十时许,我们到达红山村长庆组。车刚停稳,老同志便认出我们的车,几人简单交流了一下,很快一起去到辣椒地里,细细查看病恹恹的辣椒苗,专业的同事进行分析后,我们又不停歇地连续走访了附近其他群众家出现病虫害的辣椒地。在辣椒地里,农服中心的同志指导群众辨别了几种类别的辣椒出现的病害虫,解答了群众有关农作物生长方面的疑问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随后我们跟着老同志回到他家,将他已经购买回来的农药搭配好,并细心详细地记录在纸上留给他参考。

临近晌午,我们又开着车继续翻山越岭,前往双山一组的辣椒地。“这里是另一个镇的范围了。”开车的同事说。因为相隔甚远,我们不得不走小路绕道邻镇,山路狭窄而多分叉路,我惊讶于他们对山间小路的轻车熟路,感叹道:“我可是跟着农服中心的前辈们长见识了!”

山路迢迢曲折,颠簸了近一小时,在一行人已经汗流浃背之后,我们才终于到达,我们将车径直开到了辣椒地旁。“是青枯病,而且长虫问题有点严重,辣椒地的排水也有问题。”农服中心的同志在地里查看后得出结论,交谈中,又得知种植过程中没有使用农用药物。农服中心的高级农艺师与农服中心主任便就种植庄稼需要使用哪些农药进行了一场现场培训,迅速有效地结合实际情况为群众提出解决方案

太阳越发毒辣,我们回到村委会匆匆吃过午饭,又马不停蹄地开车前往柞蚕养殖林。同事告诉我:“今天要是下雨这条路是上不来的。”农服中心的两位前辈在车后座商量着刚才那位群众提出的将自家闲置土地都利用起来的想法。农服中心主任讲道:“带他去吉心的蔬菜基地参观一下,厘清思路,他那里也可以发展起一个蔬菜基地。”

在骄阳的炙烤下,我们到达了双山五组的柞蚕养殖林。柞蚕密密麻麻地附在柞树叶上,有些已经慢慢开始封茧,有些还懒懒的,趴在叶子上细嚼慢咽地吃着。我克服对密密麻麻爬满整个柞树林的蚕虫的恐惧,站在树林中,靠近柞蚕,拍下它们进食或者抬头的精彩瞬间。

夕阳西斜,我们结束了今天的走访任务。

回到办公室,因为阳光太过热烈,我的手臂出现了一些红疹,也因此对同事们的工作生出了很多感触。初春备耕、春末播种育苗,初夏移栽、夏末生长,初秋挂果、秋末收成,冬季大棚防寒……一年四季不管刮风下雨雪凝,还是烈阳高挂,他们都需要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们深切交谈,引导农户学习专业的种植技术,依据近郊地理优势种植适宜的农作物并提供技术支持。他们踏实履行职责担当,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冲劲和干劲表达着一名扶贫干部的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党员在路上”的精彩篇章。他们总是开玩笑道:“我们不是在准备下村的资料,就是在下村的路上。”

没有帮扶重任的我只能发挥所长,认真收集先进典型和好的经验做法,拿着相机跟着扶贫干部们下村到组,到田间地头收集扶贫干部在一线的信息。主动对接村(社)干部和他们一起走访巡查,拍下他们辛勤工作、志愿服务的图片,为他们编写先进事迹材料、宣传扶贫产业。截至目前已完成市级新闻9篇,省级新闻6篇,并在中视网、贵州日报、天眼新闻、强国论坛等宣传平台发表评论性文章10余篇。扶贫干部值得被更多人看见,我为我能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结识这些优秀的先行者感到骄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