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尊重人性,顺应规律——实现成功的关键之一

尊重人性,顺应规律——实现成功的关键之一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性就是人的属性、人的本性。所以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是看到人性,进而在组织中适当地引导人性,将个体的目标有效地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顺应人的行为活动规律,将人作为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发挥,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科学方法是基于事实正视客观,分析、发现规律,用规律来顺应规律。基于人性,尊重人性,用科学的方法管人,方能获得管理成效。

尊重人性,顺应规律——实现成功的关键之一

人性就是人的属性、人的本性。作为管理者要了解人性。首先要从个体的角度思考,人为什么会进入组织?人进入组织的目的一定不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人是为了自己的目的、目标才进入组织的,人是为自己的意图而行动,这就是人性;但管理者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组织的目标分解,将组织的任务分配给个体,而不顾及个人的目标,这就是不尊重人性,这样就很难充分调动个体的愿力,发挥个体的知识、能力服务于组织。人力资源的不充分使用,是管理的不当。伟大的管理者是将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的人。所以松下幸之助才会讲,松下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只是顺带生产了一些电子产品。人进入组织的目的,可以通过需求诱发动机的原理进行理解。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有五大需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价值实现。人进入组织首先是物质层面的需要驱动,为了生存,衣食住行样样需要钱,但如果管理者笼统地认为人进入组织的目标只是为了赚钱,这是显然对人性的理解不够全面和细致。人还需要归属感,需要得到组织和他人的肯定,需要被接纳,需要证明自己的价值等等,这都是人性。所以一个好的管理者,首先是看到人性,进而在组织中适当地引导人性,将个体的目标有效地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顺应人的行为活动规律,将人作为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发挥,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一)尊重人性的必要性

面对的人是客观存在的人而不是“头脑中的人”,但很多管理者把人当成“头脑中的人”来管理,用直觉、经验来管人,或者不够客观,或者不符合人的根本性,就不能称之为科学的方法,因为不科学,所以难取得成效。科学方法是基于事实正视客观,分析、发现规律,用规律来顺应规律。对管理来说,就是立足于人性,立足于人存在于社会与自然的本性,立足于人的行为、活动规律及逻辑,建立管理的原理、原则并形成理论体系来顺应人在组织、社会、自然中的规律及逻辑,释放人的本性——积极性、善性、神性。基于人性,尊重人性,用科学的方法管人,方能获得管理成效。

(二)人的本性(www.xing528.com)

人是有情感(情绪和感受)的,人是有需求的,人是有态度的,这是人本来就有的本性,不会因人在不同的情景或环境中出现有或者没有的区别,不能简单要求人的行为要符合管理者的意图,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命令人、要求人,也不能以自己未经检验和论证的主观判断、想法、做法作用于人,试图得到自己想要的管理成果;要看到部署显性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态度以及相互联系对工作行为的影响,通过采取干预、引导、影响间接因素(情感、需求、态度)来影响、引导直接的工作行为;通过对本源的管理实现对人工作行为的管理,产生理想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成果。还有众多没有思考能力、没有系统接受管理培训的管理者,依然还停留在试图通过直接管理员工工作行为,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在采取管理显性的、直接的、表面的因素影响工作成果的错误逻辑中不能自拔。这种错误逻辑的背后,是违背人性带来的需求不满,以及由需求不满产生的缺乏责任、机械执行、敷衍了事,抱怨指责、消极怠工种种不良工作行为导致的执行不力,最终导致组织经营成效不高。

(三)人性的多面性

人性有多面性。从结果导向来看,在管理者时间、精力有限的前提下,去顺应他的本性(让他在组织中找到归属感、安定感——职务的确立、满足交往、关系、爱的需要——职务意识的形成、满足自尊的需要——职务认知的整合、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授权),挖掘他的神性(让他发挥“爱的光芒和能量普度众生,成为神,惠人惠己”),更有利于达成组织的目的。管理者要讲投入产出,讲效率。因此在管理的举措上要侧重对“扬善”的投入,减弱对“抑恶”的关注。而抑恶如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让员工理解你“善的初衷”,又会引发职员的需求不满,出现种种执行不力症状,影响管理者的管理成效,最终影响组织效益。未来组织的发展,一定是人在其中更寻求人的存在感,人的尊严获得感;更诉求符合人性的组织管理,更符合人性的组织关系对待,更追求人的价值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