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韩襄阳渊源探索之路

中韩襄阳渊源探索之路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元十年二月,历时六年的宋元襄阳大战以南宋惨败而告终。地方部队多驻守乡土屯田,故而发放熟券;戍守边地的军人则在发放熟券之外,另发一种补助津贴性质的券,称为“生券”,凭券可另支一份军饷。韩国襄阳郡很可能即是曾经的南宋襄阳新附军屯驻地。

中韩襄阳渊源探索之路

韩国襄阳郡的地名、文化、风俗等和中国襄阳市较为接近的原因,以往学界多以为是受《荆楚岁时记》等汉文书籍影响和双方文化交流的结果,但近些年来学术研究表明,这些地名、文化和风俗是由元朝高丽新附军(主要由襄阳遗民构成)带过去的可能性更大。地名迁移在历史上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历史上的大规模移民与侨置州县都是地名迁移的实例,其远距离迁移多与人口迁移有关。

至元十年(1273)二月,历时六年的宋元襄阳大战以南宋惨败而告终。随后,蒙古军长驱直入灭宋,大批宋军尤其是辖今湖北、湖南大部的荆湖军相继降元,被元人称为新附军。当时的宋朝军队实行口券制度,军人出戍时发放“生券”和“熟券”,作为领取钱粮的军用凭证。地方部队多驻守乡土屯田,故而发放熟券;戍守边地的军人则在发放熟券之外,另发一种补助津贴性质的券,称为“生券”,凭券可另支一份军饷。生券军兵士多为年轻未成家的军人,相较屯田成家于驻地的士兵战斗力更强。元廷对熟券军采取了就地屯田的政策,赏以田牛鼓励农耕。对于战斗力较为强悍的襄阳生券军,元廷则借口日本战事在即,敕命枢密院将“襄阳生券军无妻子者,发至京师”,到达大都之后,世祖诏命“释其械系,免死罪,听自立部伍,俾征日本”,将他们作为有生力量投入东征日本的战场。根据史料记载,他们曾被分派到高丽忠清、全罗、江原等道镇戍,元末更有人留居当地入籍高丽,在遥远的异乡,他们将故地的地名、文化、风俗等移植到了异国的驻地,以慰思乡之情。韩国襄阳郡很可能即是曾经的南宋襄阳新附军屯驻地。(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