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韩襄阳文化渊源的探究

中韩襄阳文化渊源的探究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地名外,襄阳郡的民俗文化与中国楚文化渊源甚深。韩国的拔河比赛被称为“大拔河”,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学者提出,韩国古辰韩的居民来自楚国,是位于今襄阳地区的古罗国、古卢国后裔,新罗在辰韩基础上发展壮大,新罗文化是韩国的主流文化,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中韩襄阳文化渊源的探究

位于朝鲜半岛的韩国有一郡名襄阳郡,与中国襄阳同名,韩国襄阳郡(以下简称“襄阳郡”)位于江原道东北部,是一个面向日本海的多山地区,境内分布有襄阳、岘山、堕泪碑、鹿门山等与中国襄阳相同的一系列地名。襄阳郡对外宣传材料介绍说:“襄阳本是中国湖北省汉水沿岸的一个小城之名,它的美丽自然景色和地理环境、人们的禀性以及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态度和士大夫精神、习俗等都和我们襄阳相似。”这一切无不表明,韩国襄阳郡与中国襄阳市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

除地名外,襄阳郡的民俗文化与中国楚文化渊源甚深。“苞茅缩酒”是古代楚人的一种祭祀仪式,苞茅盛产于荆山山麓南漳保康、谷城一带,是楚人向周天子上贡用于缩酒祭祀的贡品。《左传·僖公四年》记楚成王十六年(前656)时,齐桓公中原诸国南下攻楚,理由之一就是“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荆楚习俗中的“苞茅缩酒”这一祭祀仪式如今还保留在韩国江陵端午祭中。端午祭的形式之一是“儒教式祭仪”,由当地政府官员做祭官的主持。酿制祭酒的大米酒曲由市民捐献,在准备做神酒的大米上,有十小捆裹束整齐的菁茅与酒曲并放在一起。制作神酒时,先将菁茅、酒曲和米饭搅拌在一起,使米饭发酵成酒,然后用菁茅过滤掉酒糟,把酒浆装进大瓦缸,沾过灵茅的酒即成为神酒。最后将神酒装进陶瓶内,在瓶口系上一束茅草,以用于祭奠山神、城隍等巫祝祭祀。巫祭中酿制神酒的仪式几乎是楚人习俗“苞茅缩酒”的翻版。

起源于襄阳地区的拔河运动传播到韩国,作为祈愿丰收的一种农耕游戏广泛流行。唐代百科全书式著作《封氏闻见记》记载:“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相传楚将伐吴,以为教战。梁简文临雍部,禁之而不能绝。古用篾缆,今民则以大麻絙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前,分二朋,两向齐挽。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公元7世纪初的《隋书·地理志》也记载襄阳有牵钩之戏:双方拔河时,用大鼓敲击出有节奏的声音,围观的人们高声呐喊助威,并且还唱起歌谣,声音“振惊远近”。再后来,这项运动又由襄阳传到国内其他地区,进而传到朝鲜半岛。韩国的拔河比赛被称为“大拔河”,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www.xing528.com)

先秦时期襄阳地区的卢国、罗国文化曾远播到朝鲜半岛地区。有学者提出,韩国古辰韩的居民来自楚国,是位于今襄阳地区的古罗国、古卢国后裔,新罗在辰韩基础上发展壮大,新罗文化是韩国的主流文化,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