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书院文化:求是书院与浙大的渊源

中国书院文化:求是书院与浙大的渊源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杭州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也是浙江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浙江大学的前身。1896年,林启调任杭州太守,在维新派官吏、浙江巡抚廖寿丰的支持下,于次年在杭州创办了求是书院,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几所中西式学堂之一,也是清末浙江程度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所新式高等学堂。求是书院促进了浙江教育的近代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中国书院文化:求是书院与浙大的渊源

杭州求是书院创建于189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学制,最早创办的几所新式高等学校之一,也是浙江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浙江大学的前身。

【求是书院管理员  李雯】求是书院创办于清朝光绪二十二年,是当时的杭州知府林启在南宋普慈寺的原址上改建而成的。创办之初,到保留至今的大殿是用作办公用途的,当时殿后还有东西二斋,作为学生的教室和宿舍,时光荏再,今天已不复存在。

普慈寺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元至正年间重修,明毁,清光绪十五年至十七年间(1889—1891年)重建,殿宇规模宏大,为东城梵刹之冠。

【求是书院管理员  李雯】求是一词,其实源于《汉书·河间献王诗》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一语,求是书院的创办就孕育了无限的求是精神。虽然几经变迁,但改变的其实只是学校的名字,不变的是师生们永远追寻的求是精神,它源远流长,直至今日的浙江大学。

求是书院的创始人林启(1839—1900年),字迪臣,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江西学政,顺天府乡试同考官,浙江道监察御史。林启是浙江先学的先驱,杭州近代教育的奠基人。他在福建林则徐的影响下,立志崇实为民,主张革新图强。他认为振兴中国必须从兴学育人着手,这是富国强民的大计。1896年,林启调任杭州太守,在维新派官吏、浙江巡抚廖寿丰的支持下,于次年在杭州创办了求是书院,这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几所中西式学堂之一,也是清末浙江程度最高影响最大的一所新式高等学堂。

求是书院于1897年五月正式开学,当年招收举贡生监30名,次年扩充学额,分设内、外两院,以原有30名为内院生,另招外院生60名,以有志于讲求新学者为合格,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有国文、英文、算学、历史地理、格致、化学体操等课。选修课有日文、外国史地、音乐等,肄业以五年为限,林启兼任书院总办,聘请美国人王令赓为教习,并延聘各科教习。(www.xing528.com)

求是书院设有藏书楼,学生可去借阅读,指定的必读书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王船山的《黄书》及严复翻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等。求是书院不仅在院培养学生,而且首倡派学生出国留学,1898—1902年间就资送32人赴日留学,1902年11月,各省有设大学堂之议,故将求是书院改为浙江省求是大学堂,次年去“求是”二字,改成浙江大学堂。1904年遵照钦定高等学堂章程规定,更名为浙江高等学堂。1912年按中华民国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改名浙江规定学校,又奉命停止招生。至1914年维持到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学校完全停办。1920年复校,1928年4月改称浙江大学。

求是书院的旧址如今仅存原普慈寺大殿,殿四开间,通面宽22.15米,总进深18.4米,单檐歇山顶,翼角起翘,有卷棚顶前檐廊,饰石质方柱,每开间内柱二层斗拱、牛腿等雕饰狮子戏珠等图案,形象生动。大殿用材讲究,雕饰精美。既是晚清比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又是中国近代教育的纪念地。

求是书院在创办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求是学风。它以“认识过事,力求新学”为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关心国事,参加社会活动。当时,学生们在校内组织励志社,每周举办读书会,演讲会,以列励品学,促进维新为目的,发扬爱国民主思想。对外,他们积极响应白话报运动,纷纷捐款购买《杭州白话报》,轮流到茶房、酒肆进行讲解,灌输新知识。

求是书院的教育目标已从培养八股取士转变为培养近代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教育内容也从四书五经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各类新课程。求是书院促进了浙江教育的近代化,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