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中国书院文化:叠山书院传承与荣耀

中国书院文化:叠山书院传承与荣耀

时间:2023-12-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叠山书院是元代弋阳人民不顾当时统治者的重重阻扰,为纪念本邑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抵抗侵略的坚强志士谢叠山而建造的。书院以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哺育了一代代弋阳儿女。1987年,叠山书院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院内设谢叠山史迹,叠山书院沿革,弋阳腔,弋阳教育史四大展厅,院藏除谢叠山文物外,还有钱君陶等书画大家墨宝及卷帙浩繁的史籍,成为龟峰名胜区的一大景点,海内外游客日驻。

中国书院文化:叠山书院传承与荣耀

叠山书院是一座气象森严的古堡,高高屹立在弋阳城东的信江北岸东门岭山巅,系县城的制高点,占地7200多平方米,地势险峻,气象恢宏,仰观其上,呈虎藏于深山,龙腾于云天之势。俯瞰其下,闹市田园,尽收眼底。远山近水,迷蒙空灵。院内楼堂殿阁,错落有致,花草树木,四季如春,森森然,欣欣然。

叠山书院是元代弋阳人民不顾当时统治者的重重阻扰,为纪念本邑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抵抗侵略的坚强志士谢叠山而建造的。

 谢叠山,名枋得,字君直,号叠山,后人称他为叠山先生。元朝统一全国以后,在江南网罗人才,他拒不接受朝廷的招抚,写了著名的《却聘书》,后来为押往大都为官,途中曾多次绝食,到了大都以后,在悯忠寺绝食而亡。当地民众为纪念叠山先生的爱国精神,于1313年建“谢文节公祠”。元延祐四年(1317年),经朝廷批准改为“叠山书院”,后来几经扩建,才有了现在的规模。

叠山书院自元、明、清以来,一直是赣东信江流域文化教育中心,培育了大批民族英才。这里也是方志敏、邵式平等革命先烈的母校,望江楼便是他们的读书之处。在五四爱国潮流的影响下,他们在桂花园密码组织了赣东北第一个革命青年的先进组织,弋阳九区青年社,并发动了声震江西的弋阳人民抵制日货的运动,为叠山书院增添了新的光辉,它已成为信江流域人民心目中的一座丰碑。

六百多年来,叠山书院屡受风雨战乱的磨砺,犹存当年气象,经几番扩建增修,成就今日规模。七座共2700平方米的元明清建筑,依山就势营造,因地制宜布局,分别散落于三条坐北朝南的中轴线上,并由一条“介”形朱漆长廊时起时伏,蜿蜒跌宕,连楼殿阁于一体,风格古朴,洒脱大气。院中有院,楼外有楼,参差错落,散而不乱,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匠心独运。椽梁柱壁,就地取材,不慕名贵虚荣,于精陋中见朴拙。飞檐翘角,删繁就简,不事精工雕琢,因简捷而见功力。

书院礼贤门高耸于红石铺就的平台上,泊信江舟楫,含闽赣秀色,有石阶环城通衢而上。门上悬“叠山书院”的匾额,原为林则徐手书,民国时期毁于战乱。1962年10月,由解放后江西首任省长邵式平重题。(www.xing528.com)

门内文昌殿是当年书院祭圣的地方,也是整个书院内保存最完整的单体建筑,青石墙壁上留下的“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的浮雕为明代的原物。文昌殿西侧是”藏经阁”,出阁过月洞门为“明伦堂”,它是书院内面积最大的单体建筑,始建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重建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分一进和二进,一进是书院祭祀和庆典的地方,现在是谢叠山生平陈列厅。大厅正中为高大的叠山造像。两侧“清明正大之心不可以利回,英华果锐之气不可以威夺”的联句,是叠山先生生前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二进是学生集中授课的地方,现为教育史展厅,展出了弋阳县一千七百多年辉煌的教育成就。

明伦堂以西有山长室,系书院主持者山长的卧室、书房及议事厅。书院西北端的桂花园,乃一独立的庭院,院门接回廊与院内各处相通,为书院学子膳宿之地。园院中植有古桂一株而得名。此桂常年绿荫如盖,四季清香飘溢。

“叠山风骨标青史,书院光芒励后坤”,始建至今,以叠山的文章气节,独具特色的建筑,典雅安谧的治学环境,吸引了历代国中政要,朝野名流。明提学副使、理学家李梦阳,吏部尚书汪浚,庆典千古名臣林则徐等,都曾慕名前来拜谒或讲学,并留下了题额。书院以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哺育了一代代弋阳儿女。

1987年,叠山书院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春,经江西省文化厅批准,在江西省文博部门支持和指导下,弋阳县人民政府对书院按原貌修缮,1999年竣工,现已交付弋阳县博物馆管理。院内设谢叠山史迹,叠山书院沿革,弋阳腔,弋阳教育史四大展厅,院藏除谢叠山文物外,还有钱君陶等书画大家墨宝及卷帙浩繁的史籍,成为龟峰名胜区的一大景点,海内外游客日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