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故事 元代书院的新空间与理学的兴盛引领中国书院文化

元代书院的新空间与理学的兴盛引领中国书院文化

时间:2023-12-03 历史故事 版权反馈
【摘要】:元代书院以传授儒家思想为主,主要是理学,宋代书院与理学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在元代得到了确认,理学受到了空气的尊崇,程朱学说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宋代书院中传播的理学,终于在元朝时登上了官学的宝座。吴澄还是元代有影响的理学家和著名的教育家。也许可以这么说,是理学的被重视,推动了元代书院的发展,也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了理学和书院的兴盛。

元代书院的新空间与理学的兴盛引领中国书院文化

   虽然元代的统治者是马背上的民族,有着骏马般奔腾的热情和弯弓劲射的彪悍,但却非常推崇儒学。

   成宗即位时,昭告天下崇奉孔子武宗时期,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大修孔子庙庭。仁宗时期,以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张栻、吕祖谦等宋代理学家从伺孔子庙庭。文宗天历三年(1330年),又下诏修缮孔庙,建颜回庙,加封孔子父母及诸弟子。

   元代书院以传授儒家思想为主,主要是理学,宋代书院与理学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在元代得到了确认,理学受到了空气的尊崇,程朱学说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仁宗皇帝二年(1313年),朝廷制定的科举条阁明文规定,四书的定本教材就是朱熹的《四书章句》和《四书集注》,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从这两本书中设问,加试《诗经》,用的也是朱熹的注释本,加试《周易》,是朱熹和程颐的注释本兼用。在宋代书院中传播的理学,终于在元朝时登上了官学的宝座。

   由太极书院开始,元朝所创立的书院都以传播理学相标榜,书院以四书五经作为基本教材,鼓励学生参加科举考试。元代的一些著名学者都在书院讲学。

    吴澄是在书院讲学时间最长的理学大师,他终身以传承朱熹的学说自居,极力调和朱熹和陆九渊,主张折中朱、陆两派。吴澄是抚州崇仁,即现在的江西人,曾筑草庐讲学,人称草庐先生。吴澄与朱熹相隔三代,是朱熹的四传弟子。他一生大半时间住在僻静的乡间,研究理学,授徒讲学。他活了八十多岁,前后讲学达六十年之久。他在经学方面有独到的贡献,是元代最杰出的经学家,曾校定五经为“经学之师”。吴澄还是元代有影响的理学家和著名的教育家。吴澄讲学很有特色,取朱熹和陆九渊的长处,善于因材施教。讲论也非常勤勉。传说他在豫章讲学的时候,城里当差的官人,做学问的学者,读书的生员乃至百姓贩夫都去听讲。

    与吴澄齐名的北方学者许衡,也是理学的传播者,他是出自太极书院的高材生,在历史上颇有影响。许衡既在国子监教授程颐和朱熹所注释的四书五经,也在书院传播程朱理学。他和吴澄一样,有调和朱熹、陆九渊两派的倾向。理学在北方的传播及朱熹的《四书集注》,被定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都与他有很大的关系。他被元朝人视为“理学宗师”。(www.xing528.com)

   独得吕祖谦学派之大成者,宋元之际的学者王应龄是宋元两代之际少有人能跟他比拟的大学者。南宋灭亡后,他躲进山间著述达二十年,传世名著有《困学记闻》及编辑的《幻海》等。他为学既主张调和朱陆,又重视浙东学派的功利之学。他本人不在书院讲学,但他的再传弟子袁桷当过丽泽书院的山长,对朱熹理学的末流持强烈的批评态度,在朱熹理学如日中天的时候,居然还能听见批评的声音,实属难能可贵。

   与袁桷相反,有一人叫程端礼的学者,曾任江东书院山长和轩稼书院的山长,他们是朱熹理学的坚定捍卫者,他一生倡导读书,他订《读书分年日程》,被《元史》的作者称为“读书工程”,这个读书工程在元代就颇受欢迎,明清时候可谓尽人皆知,他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曾经批评过许衡的刘因,与许衡并称为元代北方两大著儒,他推崇邵雍和朱熹,理学思想上自称上承朱熹,但揉入一些陆九渊的思想。元世祖时,曾诏封他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没有几天就被他辞去了。后来,元朝廷又有过诏用他为文书,都被他拒绝了。他认为“非如此则道不尊”。后来他一直隐居乡村,潜心理学,授徒以终。

    与元代时这些著名学者执着地传播理学的精神一起写在书院史上的,还有那些大庇学子的书院的名字。元朝自创办太极书院后,各地的书院相继涌现,所建书院中的很大一部分位于黄河以北,打破了书院集中于长江流域的格局,书院的布局更为合理。那些星光般的名字,照亮了长江黄河两岸的夜空。

    元朝在新建书院的同时,宋代遗留下来的书院也纷纷修复办学,南宋的四大书院以及曾列入北宋四大书院的石鼓书院依然门庭若市。也许可以这么说,是理学的被重视,推动了元代书院的发展,也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了理学和书院的兴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