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书院的兴盛、禁毁与劫难

明代书院的兴盛、禁毁与劫难

时间:2023-12-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明代书院因为为讲学而成盛大之势,也因为讲学而招致数次禁毁,并由此走向了衰落,留给历史无尽的遗憾。于是由人而学,由学而书院,终于在嘉靖十六年酿成明代书院的第一次劫难。嘉靖是个昏庸的帝王,他一方面安抚湛若水,一方面下达了禁毁的命令。明代书院遭遇第三次禁毁的劫难,合计26座。综上所述,嘉靖初禁,抑制了书院的强劲发展势头。万历再禁,终结了书院的兴盛局面。

明代书院的兴盛、禁毁与劫难

明代前期,政府对书院不支持,近100年间书院几乎销声匿迹,明代中期,书院重兴,进入快速发展的辉煌期,但当它发展成王湛之学的学术基地,宣传阵地,以及中下层读书人讽议朝政,要求政治权力的大本营之后,在后期时几次遭遇禁毁之祸。可以说,明代书院因为为讲学而成盛大之势,也因为讲学而招致数次禁毁,并由此走向了衰落,留给历史无尽的遗憾。

据史志记载,仅万历年间,书院遭毁就有 八次,天启年间也有两次,嘉靖年间两次,约有十四次之多,限于篇幅,我们只按照因讲学而遭之禁毁的内在逻辑表述为嘉靖、万历、天启年间的三毁书院。

嘉靖之毁。当王阳明和湛若水的“心学”动摇了宋元以来官府所确立的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招致了反对派的忌恨,他们以捍卫程朱理学为借口,污蔑心学是伪学,邪学,并对王阳明和湛若水进行人身攻击,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于是由人而学,由学而书院,终于在嘉靖十六年(1537年)酿成明代书院的第一次劫难。当时,王阳明已辞世8年,湛若水任南京吏部尚书,在全国各地宣讲心学,御史游居敬与湛若水过不去,向皇帝上书,斥责他倡导邪说,广收无赖,私创书院,请皇上禁毁书院。嘉靖是个昏庸的帝王,他一方面安抚湛若水,一方面下达了禁毁的命令。嘉靖十七年(1538年),当时的吏部尚书许赞与湛若水过不去,请皇上进一步禁毁书院。皇帝也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嘉靖禁毁对书院的危害一般认为不是很大,仅限于湛若水活动的南京地区,也仅针对湛若水所建的书院。其实不然,湛若水只是突破口,打击对象还有王阳明及其讲学门人,并由南京而及全国。

万历之毁。万历禁毁书院由内阁首辅张居正一手策划,原因是他痛恨讲学,前任内阁首辅徐阶聚众讲学,一批官吏假托立书院依附徐阶,借机把持郡邑。那时,恰好常州知府施观民以造书院之名,搜括民财,引起纠纷,再加上张居正平时最讨厌聚众讲学的浮夸之风,于是,抓住这个机会拆毁书院。由于张居正当时正进行改革,努力清除弊乱,挽救明亡的颓势。从他的愿望来看,是想合书院与学校为一,一统天下教育。因此,他下的政令也十分严厉,拆毁书院非常多。仅万历年间,在他的手上,共毁掉46所书院,给书院建设带来了重创。有些史学家认为,张居正的书院政策经历了一个从开始反对空谈废业,不许别创书院,希望重振官学教育,到最后为保护自己的政治利益,而不惜禁学毁院的这样一个思路历程。对于这种以禁书院来重振官学,尤其是以拆毁书院而封杀天下讲学,清谈议政自由的举动,在当时,就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抵制。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死后不久,朝廷即颁旨,凡天下书院,俱准复之。拨乱反正,基本结束了这一错误主张。(www.xing528.com)

张居正虽然禁学毁院,但他是一个乱世中的宰相,办事干练,雷厉风行,而且事必躬亲,往往能拨乱反正,在历史上是一个有作为的宰相。由于他的改革得罪了很多人,他死后来,政敌对他进行了清算,但抄他的家只抄出了十万两左右的银子。而他家世代为商,经营盐务,本来家里就有钱,俗话说,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足见他在当时来说还是清廉的。

天启之毁。内在原因是宦官魏忠贤残害东林学派。在明代学术史上,东林学派与王学的所有流派均不同,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学派,在历史上政治影响比其学术影响要大。东林学派变成东林党,是政治斗争的结果。天启初年,宦官魏忠贤与熹宗乳母客氏,勾结成更为黑暗的阉党集团,他控制特务机关东厂锦衣卫,荼毒人民,篡权乱政,引起东林党人的愤慨。于是,两者的对立就不可避免,终于有一天酿成惨烈的东林党案,并由东林党而祸及天下书院。明代书院遭遇第三次禁毁的劫难,合计26座。

综上所述,嘉靖初禁,抑制了书院的强劲发展势头。万历再禁,终结了书院的兴盛局面。天启三禁,书院几乎气绝。好不容易由王阳明、湛若水两位大师讲学而带来的书院的辉煌,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被断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