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减速原因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减速原因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卢布贬值导致东北地区对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老工业基地进出口大幅下降。同时,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上原油、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石油、煤炭等能源与原材料收入受到极大影响。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与生产要素质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与转型升级的需求变化,是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重要成因。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减速原因

1.新常态条件下资源能源价格下滑对老工业基地的影响

2014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扩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许多过去靠资源出口推进经济增长的新兴经济体,包括俄罗斯、南非和巴西的经济增长大幅下滑,本国货币严重贬值,都在忍受着经济调整的激烈痛苦。卢布贬值导致东北地区对俄出口商品价格上升,老工业基地进出口大幅下降。同时,2014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市场上原油煤炭铁矿石有色金属价格出现大幅下跌,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石油、煤炭等能源与原材料收入受到极大影响。从世界范围来看,老工业基地往往存在对资源产业的路径依赖,一旦资源枯竭,主导性的资源型产业就会衰退,与此关联的产业往往陷于萧条,大批职工下岗难以避免,区域经济发展也会出现问题。东北地区能源、矿产资源开采历史长、开发难度大、开采成本高,资源可开采量逐步减少。如,2014年黑龙江GDP增速全国倒数第一,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还在于大庆油田开始连续每年减产,导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加值若干年连续负增长,而黑龙江“四个煤城”的煤炭行业也面临较大困难。

2.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与生产要素质量难以适应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基本需求

东北地区经济结构与要素结构单一,传统产业和生产要素难以适应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的需求。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重化工业比重较高、人力资本结构相对固化,市场发育与开放水平较低的局面。偏重、偏老、偏大的产业结构难以适应新常态条件下正在变化的市场需求。目前,中国已在整体上进入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大多数重化工行业的需求峰值已经或者即将到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已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与生产要素质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与转型升级的需求变化,是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重要成因。

3.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机制不利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www.xing528.com)

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机制遗产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体制僵化、国有经济比重偏高、历史包袱较重,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近期出现经济增速和效益下滑的诱发因素。如果不进行市场竞争环境优化,不进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改革,不仅不利于当前经济增长,也不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不利于产业升级与创新环境的发育。

4.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不适应产业升级的需求

东北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难以适应新常态下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的需求。从金融市场发育角度来看,目前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产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发展相对滞后;区域金融市场发育水平较低,金融市场业务发展整体上落后于发达地区,特别是支持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金融体系尚未形成;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尤其是产权保护与金融法治环境需进一步完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