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时间:2023-06-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吉林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已形成了石油、天然气、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农药等多门类千余种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目前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按产值位居全国第16位,占东北三省石油化工产业总量的14.3%;原油产量占东北三省11.5%;原油加工量占东北三省的10.3%;乙烯能力在全国石油化工产业新一轮布局中位居第6位。

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石油化工产业作为吉林省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对于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乙烯、纯苯、醋酸、合成纤维单体、合成树脂、合成橡胶、薄膜、氯碱等30余种主要石化产品在国内占有一定优势。目前,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已形成了石油、天然气、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化肥农药等多门类千余种较为完整的生产体系。ABS、乙二醇、醇醚、聚乙烯等20余套装置生产能力居国内前三位;赖氨酸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燃料乙醇国内第一。

近年来,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淘汰落后产能,加快石油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提高石油化工产业的竞争力。特别是长吉图规划实施以来,石化和汽车两大支柱产业融合的新思路,为石油化工产业的升级带来了新机遇。2016年,我省石化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35.76亿元,在面临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我省重要支柱的石化产业,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用自身的变化,重塑人们对石化产业的印象

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85万吨,主要炼化产品115种……扛着“化工长子”的责任,吉林石化作为我省石化产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立足高端的技术创新,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实现了从巨额亏损到大幅盈利的华丽转身。2016年,吉林石化扭亏为盈,实现炼化业务盈利23.3亿元,上缴税金达131.4亿元。

图5-3 2010-2016年吉林省石化产业增加值

数据来源:历年《吉林统计年鉴》

表5-3 2010-2016年吉林省重点石化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数据来源:历年《吉林统计年鉴》(www.xing528.com)

尽管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发展历史较长,在化工原料、自然资源和主导企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从现实和长远看,仍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第一,总量规模偏小。目前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按产值位居全国第16位,占东北三省石油化工产业总量的14.3%;原油产量占东北三省11.5%;原油加工量占东北三省的10.3%;乙烯能力在全国石油化工产业新一轮布局中位居第6位。

第二,主要产品产量不高。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石化产业主要产品原油为19968.5万吨,化学纤维4943.7万吨,乙烯1781.1万吨,化肥7128.6万吨。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中以上产品的产量为702.33、27.23、88.33、27.68,分别在全国占比3.5%,0.5%、4.9%、0.4%。可见,除了原油属于原材料以来,其他加工品的产量都偏低,说明吉林省石化产业主要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加工能力不足,还不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第三,地方发展后劲不足。吉林省地方石化企业大多基础薄弱,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布局分散,关联产品少,企业科研和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010年吉林省地方石化工业总产值为565亿元,当年吉林省GDP为8668亿元,占比为6.5%;2016年,吉林省地方石化工业总产值为636亿元,当年全省GDP为14777亿元,占全省GDP的4.3%。7年间,产量增长不足百亿,在GDP中的比重减少了2.2%,可见,石化产业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降低,产业发展的后劲不足。

第四,化工园区发展滞后。“十一五”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取得了令世界同行业瞩目的骄人业绩,化工园区化、集聚化发展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建成了一批管理先进、独具特色的化工园区。截至“十二五”末,我国已建成60多家具有先进管理水平和地区产业特色的化工园区,形成了以上海化学工业区、南京化学工业园等为代表的大型石油化工园区。而吉林省只在2008年建立了1个省级化工园区,国家级化工园区没有建立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