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调整战略摸索期?

如何调整战略摸索期?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怎么调整呢?既然是瓶颈,你要踏入的是另外一条路,也就是战略的摸索期。这就是一个战略摸索和试错的过程,相当于我们公司当下就是去做战略摸索,甚至可能接下来两三个月的时间都在战略摸索期。这对公司的战斗力是最大的破坏。因此,在战略探索期,不管你的模式想得有多好,没踩实之前最好不要大规模投入,不要一次在一个模式上花太多的钱,而是应该选择小规模地试。

如何调整战略摸索期?

具体怎么调整呢?这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既然是瓶颈,你要踏入的是另外一条路,也就是战略的摸索期。所谓摸索就是你根本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

在这个时候,团队往往自己搞不定,他们会指望CEO变成大神,告诉他们到底应该走哪条路,而且天真地认为CEO应该能告诉他们走哪条路。但是CEO也是普通人,他可能也迷茫。可团队不会这么想,反而会觉得CEO没主意,是CEO不对。所以,越在这个时候,CEO越应该告诉大家,我们现在就是处于一个迷茫期,就是要摸索,大家一起来探索,而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

还有一点是我最近学到的。一般遇到瓶颈,我们总以为既然现在有问题,就贸然否定现在执行的方案A,说应该走方案B,但其实也没有人知道方案B一定是对的。再者,方案B并不是唯一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到同样的一类企业,虽然同时出发,但是它们后来长成的样子可能完全是不一样的,它们自己的选择决定了未来的路。

所以,我们寻求成功的过程,没有标准的答案。想明白这一点,对处在瓶颈期的我们会有很大帮助。你会发现争论方案A与方案B的对与错,没什么太大意义,因为可能都对,只要坚持做下去就好。遗憾的是,我们很容易否定前面的事情。

我遇到的很多企业都是这样。“爱回收”刚开始的时候也没有突破用户的问题,根本不知道去哪儿收手机,即便购买了巨大的流量,用户也没上来。可是从趋势上分析,每年手机的销售量越来越大,理论上存量的手机也会越来越多,用户就应该换机,实际的情况却是用户还是不会去换。街头发传单也好,弄机器也好,开店也好,都没有实际效果。但度过瓶颈期之后,爱回收一下子实现了突破,怎么做到的呢?从“以旧换新”这个点切入,现在它80%的量都是来自以旧换新,京东也给它贡献了很大的流量。

话说回来,在瓶颈期时除了战略上需要突破,你还要知道突破并没有标准答案。这个时候,我觉得公司内部更不应该相互否定,也不要心存侥幸。

什么叫心存侥幸呢?就是说方案A不行,所以认为方案B一定行,然后就全部投入到方案B上去。一定不能这样,这个时候应该把可能性通通列出来,不要陷入某一个选项,而是应该派出“侦察队”去摸索。

这就是一个战略摸索和试错的过程,相当于我们公司当下就是去做战略摸索,甚至可能接下来两三个月的时间都在战略摸索期。这时候预算得有限,人数也得有限。(www.xing528.com)

在整个公司处于瓶颈和突破阶段的时候,最怕的是还没怎么样,内部就进入了相互否定的状态。这对公司的战斗力是最大的破坏。所以千万不要埋怨,而是要把多种可能性排列出来,在代价有限的前提下去摸索。

这里有个特别好的例子。阿里面对过很多挑战,经历过多次的生死抉择。当时在国内,有B2C(企业对消费者)模式对淘宝C2C(个人对个人)模式的挑战,在美国还有一种购物搜索的模式——电商搜索平台的存在。这三种模式大家都看不清楚,谁也说不清楚电商未来的发展方向到底是什么。于是马云就想了一个办法,把整个公司一拆三,淘宝商城做B2C,原先的淘宝C2C也继续做,然后还有一淘,对抗电商搜索。

这三个团队的目标就是把对方干掉。做了半年,很快知道谁行谁不行了。最后的结果也被验证出来,在中国没有独立的小B2C平台存在的可能性,购物搜索这种模式也就根本不可行,于是阿里就把做购物搜索的一淘团队重新塞回阿里体系内,现在看来这是非常成功的一次战略探索。

美国的电商生态就完全不一样,它没有一个像阿里这样的体系,能够把信息、支付、物流垂直整合得这么好。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标准答案,最终能呈现什么样的局面都是一步步折腾、一步步打拼出来的。

因此,在战略探索期,不管你的模式想得有多好,没踩实之前最好不要大规模投入,不要一次在一个模式上花太多的钱,而是应该选择小规模地试。创业者最怕的就是自己忽悠自己,认为一个单点模型证实了,其实那一个点并不是单点模型。这些在没有踩实之前都只能是小规模的测试。

所以我现在给创业者的建议是,多融钱少花钱。融资的时候,趁着别人支持你,要玩命融。融了之后要谨慎地花,模式没踩实之前一定不要花大钱。这都是我当年的教训,融了钱就玩命花,结果损伤一大半,搞得自己很被动,那个时候就更不敢试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