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户身份多重,助推知识付费传播

用户身份多重,助推知识付费传播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付费用户的多元身份,不仅对知识付费传播提出了要求,更赋予了用户源源不断的传播势能。在知识付费传播中,“网络迷群”的主要表现是知识社群的构建。粉丝往往更愿意为自己喜欢的知识付费内容埋单。但粉丝用户用自己的购买力和消费力推动了知识付费的发展。知识付费用户既是受众,也是粉丝,具有巨大的传播势能。粉丝,既是知识大V销售的重要推手,也是小众知识付费内容赖以生存的基础。

用户身份多重,助推知识付费传播

知识付费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传播效果,主要原因就在于知识付费用户需求巨大。其以用户为导向,围绕用户需求来打造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等,用户需求和多元身份有效促进了知识付费的变革升级。

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用户是信息传播的节点,各节点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能否吸引大量的用户,决定着知识付费平台的成败。

知识付费的用户,既是知识付费的消费者,也是知识传播的受众;其间,既有知识付费平台的使用者,也有知识社群粉丝。付费用户的多元身份,不仅对知识付费传播提出了要求,更赋予了用户源源不断的传播势能。

1.粉丝——知识付费用户的内涵

在知识付费的内容类型中,行业的重要支柱是拥有庞大粉丝群的头部内容,知识付费的社群服务模式同样建立在粉丝的凝聚力、传播力和消费力基础上。

“粉丝”就是异常喜欢、对某种东西极度着迷的群体。粉丝是第一批掌握网络技术的群体,是第一批通过消费内容和文本形成自我认同的群体。而网络迷群则是借助网络平台如BBS、贴吧、社区、聊天群等论坛方式聚集在一起,对明星、电影等话题进行互动的人,是典型的社会群体,经常进行社会互动,成员关系相对稳定,行为规范协同一致。

在知识付费传播中,“网络迷群”的主要表现是知识社群的构建。粉丝一般都是过度消费者,正如约翰·菲斯克所描述的那样:“粉丝(媒介迷)是过度的大众文化接受者,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式的。”粉丝往往更愿意为自己喜欢的知识付费内容埋单。

不是每个知识生产者都拥有大量的粉丝,因为在网络时代,所有的创作、复制、传播成本都很低。但粉丝用户用自己的购买力和消费力推动了知识付费的发展。

知识付费用户既是受众,也是粉丝,具有巨大的传播势能。用户是大众的,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能够为知识付费内容提供分类和定位,能够筛选出更有价值的信息,主动参与内容生产,主动进行信息共享……最终,构建出新的知识传播体系。

在知识付费用户中有很多粉丝群,成就了知识社群的基础。粉丝,既是知识大V销售的重要推手,也是小众知识付费内容赖以生存的基础。(www.xing528.com)

2.主动性——知识付费社群用户的核心

用户是知识付费产品、技术、服务的使用者。用户不同于普通受众,具有主动性。知识付费用户会主动选择知识内容,反向推进知识付费内容的类型发展。

知识付费是一种知识分享,只不过增加了付费这个附加条件。用户通过分享主动传播付费内容,是知识付费传播的常态。现有的知识付费平台,多数都具有免费分享的功能,利用用户对知识二次传播的主动性,就能扩大知识付费的传播范围和效果。

用户主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用户生产内容。传统的传播内容主要是由传播者单向流向受众或用户,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知识生产的主动权不再集中在少数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的手中,用户生产内容(UGC内容生产模式)成为知识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

博客播客、微信、微博等内容的生产者,都是极具主动性的用户,使用Web2.0技术,他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分享观点、生产内容。用户选择内容、传播内容乃至生产内容的主动性,会给知识付费传播赋予连绵不断的动力。

3.大众——知识付费社群用户的外延

受众是用户的外延,其大众性主要体现在为知识付费用户量身定制的知识产品追求最大规模的受众群。在知识付费的传播中,头部内容依然占据着最大的受众群体,传播者追求的目标依然是受众的最大化,追求最关注的中心内容,推崇最浅显易懂的传达方式。

知识付费用户是受众,具有强大的反馈功能。在知识付费的传播中,反馈往往以用户的付费复购、评价等方式出现,用户的反馈信息会影响知识付费传播者的定位,知识付费的内容优化、类型调整、制作方式和传播运营等;有效的用户反馈,还能优化知识付费的传播模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