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满足用户需求的知识付费社群

满足用户需求的知识付费社群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罗胖的眼中,“内容”已经成为一种商品,在中产阶级的心中更是一种稀缺品,继而影响了知识付费的产品形态。今天,知识付费用户的热情依然高涨。可是,知识付费的打开率、完成率、复购率等一直都没有找到完美的答案。知识付费并没有走出长尾市场,多数流量都集中在了头部。知识付费平台降低了进入门槛,没有明确限定内容的质量,出现了“7天掌握……”

满足用户需求的知识付费社群

在一场知识发布会上,罗振宇讲过这一轮消费升级的逻辑:“在付费的那一刻实现了人格跃迁,用户想成为更好的人。”在罗胖的眼中,“内容”已经成为一种商品,在中产阶级的心中更是一种稀缺品,继而影响了知识付费的产品形态。

今天,知识付费用户的热情依然高涨。可是,知识付费的打开率、完成率、复购率等一直都没有找到完美的答案。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知识付费就从一个新奇概念发展到井喷,实现了野蛮生长。但很快就遇到了新的“瓶颈”,首先是复购率的问题。数据显示:喜马拉雅FM的产品复购率为52.4%,分答的产品复购率为43%。但另有资料却显示:目前知识付费平台的到课率平均还没有达到10%。问题究竟出在哪里?答案值得探究。

知识付费并没有走出长尾市场,多数流量都集中在了头部。就目前的态势来看,知乎本身就拥有一大批KOL(关键意见领袖),在流量方面相对平衡;喜马拉雅FM、得到等都将关注点放在了自带流量的名人大V 上,如高晓松、马东、蔡康永、郭德纲等本身就有大批的粉丝,都能加速长尾效应的形成,且在内容上偏向娱乐化。(www.xing528.com)

其次是良莠不齐的内容。有真知灼见的大V毕竟是少数,即使是大V,内容的生产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有些名人只扮演了朗读者的角色。知识付费平台降低了进入门槛,没有明确限定内容的质量,出现了“7天掌握……”“15天打造……”等课程

在上半场知识付费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很多用户都是抱着功利心入场的,目的性太强,知识市场略显贫瘠,很容易诞生出畸形产物。试问:众多饥渴用户挥舞着手中的钞票来购买知识,多少商家能守住底线呢?除了知乎等少数几家平台真正能够为用户思考外,多数都有一定的割韭菜嫌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