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研究背景及相关问题分析

研究背景及相关问题分析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化不断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的深化,使得经济结构得以调整,重塑了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信息化正引起全球的深刻变革,影响着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信息化是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加快信息化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基于这样的背景,本篇拟在国内外信息化研究基础上,将研究视角定位于信息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

研究背景及相关问题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信息产业、信息网络的大规模发展,全球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信息化”的特点,从而开始了一场由信息化引发的社会变革。21世纪以来,由于信息技术创新速度加快,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然而,我国区域信息化水平良莠不齐,信息化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篇(第三篇)基于以下背景确立了信息化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的研究主题。

(1)信息化是全球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社会,促进经济增长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已经由劳动、资本资源转变为信息资源。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化不断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的深化,使得经济结构得以调整,重塑了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信息化正引起全球的深刻变革,影响着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方方面面。可以说,信息化是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加快信息化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2)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无论在战略层面还是资金投入方面,党和国家都对我国信息化建设给予了相当大的支持,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20世纪90年代,我国相继启动了一批以金关、金卡、金税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工程;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将信息化发展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六大指出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党的十七大指出促进工业由大变强需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党的十八大强调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要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德国提出“工业4.0”计划,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我国应该把握机会,积极发展信息经济,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转变。

(3)区域信息化水平存在差异。由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我国各地区积极响应号召,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水平以较快速度提升。从信息化发展速度来看,我国信息化水平提升显著,全球排名领先,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等客观因素,我国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这两个方面与较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差距。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较大,我国各个省区市之间的信息化发展并不协调,信息化发展模式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总体来说,我国信息化发展呈现东高西低的现状。(www.xing528.com)

(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是一个地广人茂的大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区域之间的地形、气候、人文、经济和政治环境千差万别,区域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自然会受到影响,呈现出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特征。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为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在区域发展战略有序实施的情况下,新的经济增长极不断涌现,我国经济社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新形势,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有所改善。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篇拟在国内外信息化研究基础上,将研究视角定位于信息化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通过信息化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分析、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绩效考量、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的区域比较、汽车产业纺织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的融合与竞争新优势形成的机制以及农业信息化就绪度水平区域差异及其对农业经济效益影响等研究,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益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