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探讨

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探讨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方面。在此基础上,我国逐步形成了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并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第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探讨

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方面。30多年来,党的重要文献在分析研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时,曾出现“国际力量”“国际秩序”“国际体系”等几个既相关又不尽相同的概念。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指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指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提出,“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

一般来说,国际秩序是指国际社会赖以运转的关系准则或者国际规则,国际体系是指国际社会为实施国际准则或规则而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和机构。国际力量是各国因综合实力、政治制度、软硬影响力、国际地位等因素而逐步形成的国际关系框架。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属于上层建筑性质,而国际力量属于经济基础范畴。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这一经济基础发生质变,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这些上层建筑必然进行必要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当前有关国际政治经济新旧秩序的争论,归根结底是国际力量对比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1988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现在需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也需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指出,“要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种国际新秩序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映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指出,“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www.xing528.com)

在此基础上,我国逐步形成了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涵,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应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并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第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第二,坚持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第三,世界各国主权平等。第四,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第五,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由上可以看出,我国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重在国际政治秩序,也包括国际经济秩序,与我国一直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相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