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于劳动生产率,自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指标。然而,农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正像我们现在判断工业发展与否不能单纯根据劳动生产率,而要加上环保指标一样,我们判断农业发展与否,也不能单纯依靠劳动生产率这个社会经济指标,而应结合自然生产条件。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对于农业发展的标准,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学者们所用指标有总产量、人均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劳动生产率等,考察的侧面除了技术水平、生产条件,还有收入水平、劳动分工程度、人均GDP的增长等。各类判断虽都兼顾多项指标,却各有依以为据的侧重点,这就不免在一些基本判断上产生歧异。因此,以全面的、综合的、长期的眼光看待近代中国农业的变化,建立一套评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才是研究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当务之急。

我们细究以上指标,都有可议之处。首先,它们都是单一指标,都表明了某一方面的真理,却又不能顾及全面的事实,如用总产量衡量近代农业的发展。如果总产量增加了,但劳动力和总人口数量也增加了,显然,这种增长被讥为“有增长而无发展”,并非毫无道理。但人均产量增加是否可视为发展呢?在一定时期内,耕地的数量往往是固定的,或者只有缓慢的增长,那么,人口的增减就成为影响人均产量的主要因素。而近代往往在战乱之后,人口大减,而后农业出现恢复性的增长,那么,这种恢复性的增长可否称之为发展呢?再有古代较近代人少地多,因而人均产量近代总也超不过古代,是否古代农业反较近代发达呢?如果按照这种逻辑,推动近代农业发展的各种新因素都会一概视而不见了,那么,对于近代农业还有什么研究的必要呢?

再看单位面积产量,近代,在新的垦殖区,垦殖面积增加时,亩产量总会有所下降。而老的垦殖区,亩产量反而会逐渐上升。如辽宁省1915年粮食亩产为196斤,1930年为197斤,15年增加1斤,主要是新垦区多,亩产较低,原来的农区单产稍高。[28]但新的垦区增加了土地资源,土地是劳动对象,属于生产力三要素之一,土地增加了,怎能说不是农业的发展呢?

至于劳动生产率,自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指标。然而,农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正像我们现在判断工业发展与否不能单纯根据劳动生产率,而要加上环保指标一样,我们判断农业发展与否,也不能单纯依靠劳动生产率这个社会经济指标,而应结合自然生产条件。因为劳动生产率只以劳动因素作为农业生产力的标准,而土地生产率只以土地因素作为衡量农业生产力的标准,因此单独以劳动的社会生产率或劳动的自然生产率作为考察农业生产的标准都是不完全的。(www.xing528.com)

吴承明先生指出:“从经济学的观点看,以最少的土地生产最多的农作物应当是一个经济原则。”[29]这个经济原则就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

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是农业发展的综合指标,而农业资源优化首先是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结构既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说“发展就是经济结构的成功转变”。[30]

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优化、农民饮食结构的优化等,近代农业正是循此途径前进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