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产业分工:错位发展,创造最大效益

区域产业分工:错位发展,创造最大效益

时间:2023-06-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巴山区域特色产业具备了协议分工的基本条件:第一,秦巴山区各行政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相同或相近。但从秦巴山区核心地段来看,即陕西、四川、重庆、湖北相接壤的区域来看,却具有非常相近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当前,秦巴山区各农业特色产业或旅游资源都处于发展阶段,极少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绝对垄断优势,反而多数产业处于过度竞争环境,因而不存在内部经济效益不一致问题。这为不同地区的产业分工奠定了经济基础。

区域产业分工:错位发展,创造最大效益

正如前文所述,产业协议分工本由日本学者小岛清针对工业化国家之间进行工业产品贸易提出来的理论,对于资源禀赋相近的区域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秦巴山区域特色产业具备了协议分工的基本条件:

第一,秦巴山区各行政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相同或相近。秦巴山区从自然地理上来看,主要是以秦岭大巴山系为主形成的广大山地区域,被分割为六省市,约80个区县(市),地跨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以及兼有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暖温带过渡性季风气候和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但从秦巴山区核心地段来看,即陕西、四川、重庆、湖北相接壤的区域来看,却具有非常相近的自然地理和气候特征。可以说是“山同脉、水同源、风同俗”,产业结构非常相近。区域内部都是以油橄榄核桃油茶、板栗、猕猴桃脐橙食用菌、蚕桑、茶叶魔芋杜仲天麻、贝母、木瓜蔬菜、苗木花卉等为主。在工业发展方面,由于国家主体功能规划的要求,秦巴山区很多区县属于限制和禁止开发区域,因此只有少部分区县可以进行矿产资源开采、加工,更多的县市只能发展生态工业、农业加工业等不影响环境的工业产业。此外,同为喀斯特地形地貌,因而具有较为相同的旅游服务资源,如避暑、乘凉、休闲、娱乐、养老等旅游资源。

第二,产品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边际成本递减。所谓规模经济效益是指产品的收益随着产量规模的增大而增加,或者是产品的单位成本伴随着产品数量规模的增加而降低,即边际成本递减。这主要是由于伴随产量增加,原来的固定资产成本等会分摊到更多的产品上,从而引起单位产品成本降低。秦巴山区的许多农业特色产业,如茶叶、中草药柑橘、脆李等都具有明显的规模成本特点。以茶叶为例,秦巴山区的已知茶叶品牌不下十多个,分布在川东、陕西、重庆、湖北等省市的多个县区,几十亩、几百亩的茶叶种植基地不计其数,大大小小的茶叶加工厂也不计其数,如果能够整合茶产业资源,是能够极大地提高规模效应的。(www.xing528.com)

第三,农业特色产品或旅游产品的内部经济效益基本一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少部分垄断性极强的产业外,大部分产业都能够获得平均利润,所谓“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原则。当前,秦巴山区各农业特色产业或旅游资源都处于发展阶段,极少农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绝对垄断优势,反而多数产业处于过度竞争环境,因而不存在内部经济效益不一致问题。这为不同地区的产业分工奠定了经济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