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分工融合机制介绍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分工融合机制介绍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留鑫认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最终形式是横向或纵向一体化,其横向一体化可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其纵向一体化则可以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向前后延伸实现生产链、价值链的延长。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一体化,其作用机制都是专业化分工与产业融合,也即分工与协作的共同作用。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分工融合机制介绍

马克思指出,分工在一定条件下将趋于收敛,出现分工基础上的结合生产。分工源于交换的需要,它提升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是个人与个人间的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产生了企业组织,企业组织通过将社会分工内部化的方式实现了组织内分工对市场分工的有效替代。当市场中各个企业组织内部的分工深化到一定程度时,企业之间为了减少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交易费用,同类型的或者关联性强的企业之间开始形成产业组织,使得原先存在于企业组织之间的分工被内化为产业组织内部的分工。同样,当产业组织内部的分工深化到一定程度时,各个产业组织之间出于减少交易费用的需要,打破了原先存在的清晰的产业组织间的界限,将原先存在于产业组织之间的分工内化为一个新的组织内部的分工,而最后这个过程正是产业融合的过程。我们观察到,人与人之间的分工深化到一定的程度后出现了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分工深化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产业,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分工深化到一定程度后出现了产业融合。以上所有这些过程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主体间的劳动分工在深化到一定程度后,都会被一个新的范围更大的主体内部化。由此,我们认为,产业融合的本质是产业间分工的内部化,产业融合表现的是一个产业间分工转变为产业内分工的过程和结果。需要强调的是,分工与融合虽然在字面上是反义词,但是在对经济问题的解释上并不矛盾。从我们对产业融合的定义中可知,产业融合虽然消灭了产业间的分工,但是同时却扩大了新生成的融合产业内部的分工。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解:一方面,参与融合的原产业内部的企业之间的分工依然存在,产业的范围和界定的扩展并不影响原先在产业内部已经存在的分工;另一方面,新生的融合产业内部出现了新的分工,即原有业务与融合创新业务之间的分工,实质上是社会分工和市场分工转化为了企业内分工,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融合双方的一体化。总之,融合不仅没有消灭分工,还进一步促进了分工。王留鑫(2018)认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最终形式是横向或纵向一体化,其横向一体化可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其纵向一体化则可以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向前后延伸实现生产链、价值链的延长。不管是横向还是纵向一体化,其作用机制都是专业化分工与产业融合,也即分工与协作的共同作用。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理论认为,分工与一体化的出现取决于交易成本与交易收益的大小,当一体化的收益大于分工时的收益且大于一体化时的交易成本时,一体化就会出现。当下中国农业的分工弱小而散乱,农业全产业链短小而封闭,仅依靠农业自身的分工演进难以快速发展,从“四化同步”的理论总结及产业发展的现实来看,只有实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各取所需、共生共赢,以融合实现新产业新业态等新的分工职能和模式出现。综上所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既是一个专业化分工的过程,又是一个产业间融合的过程。专业化分工形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业间融合也将产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延长农业产业链来看,就是一个不断专业化分工的过程,从农业多功能挖掘,与其他产业交叉、渗透、重组来看,就是一个产业间不断融合的过程。理解这一点有利于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