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位分工明确,产业优势互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

区位分工明确,产业优势互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

时间:2023-05-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经济体,各城市间从竞争变为协同。那么,生产力空间如何合理布局,减少重复建设,产业链如何合理分工,形成优势互补,这是湾区必须解决的难题。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员,其智能制造基础优势十分明显。惠州是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此外,中山与江门都定位于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其中江门致力于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区位分工明确,产业优势互补:优化区域经济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经济体,各城市间从竞争变为协同。那么,生产力空间如何合理布局,减少重复建设产业链如何合理分工,形成优势互补,这是湾区必须解决的难题。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的定位香港特区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谭志源曾表示:“在功能定位方面,要错位发展,互补共赢。所谓的错位发展就是在湾区内,一共有11个城市和地区,9个在广东,再加上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不能有11个国际金融中心,也不能有11个国际航运中心,需要有合理的布局和分工。”[3]在过去的几十年发展中,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已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发展优势,比如东莞制造业强大,香港有全球领先的金融业和现代服务业,国际化程度高,等等。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已经结合自身的优势,对自身更是有了明确的定位。

香港地处大湾区的心脏,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香港完善的金融体系,专业的金融分工,透明、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使香港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同时香港是重要的国际商港,航运业发达,拥有全球最繁忙的港口货运机场,客货运量都位居全球前列,是国家开放格局中的重要门户。根据美国传统基金会发表的2016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香港已经连续22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综合竞争力位居世界前列,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保持着紧密的经贸往来,引领海外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也协助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世界的“超级联系人”。

澳门素以旅游业、酒店业、博彩业闻名,被称为世界的“海上花园”,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而且澳门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体中唯一的葡语区,可以利用这种独特的语言优势,打造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做好内地与葡语国家的供求对接。同时澳门是中国最早的中西文化交流和技术交接中心之一,是一个文化融汇的地方,澳门可以发挥文化输出的作用,让中国文化、中国文明、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走出去,建立一个“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深圳是驱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圳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是中国市场化经济比较完善的特区,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一直以来,中国各地的大学生毕业后纷纷涌向深圳,就大学生所占的人口比例来看,深圳比北京要高出不少。深圳在研发上的支出也非常高,拥有很多国际专利和高质量专利,深圳一个城市的国际专利数量已经超过了法国或英国整个国家的专利数量。不仅如此,深圳已经涌现出一批领先世界的创新型企业,如华为腾讯、中兴、比亚迪华大基因、大疆等,这些企业的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占全国的一半,这些企业作为“知识外溢”的传播者,在大湾区的创新驱动中,将发挥带动作用。与此同时,深圳在政策创新、能力创新、产业创新、开放创新、机制创新等方面也为全国探索了很多经验。如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设立科技金和财政扶持,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营造开放创新、合作创新的良好创新环境,吸引国际科技公司入驻深圳;实施“孔雀计划”、人才安居工程、住房租房补贴政策、留学生创业支持计划等,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向深圳汇集,这些改革措施同样对大湾区其他城市有所借鉴,形成“政策外溢”效应。因此,深圳的创新生态完善。

广州作为珠三角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里举足轻重。2018年的广州市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广州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作用,要落实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年度计划,加快推进一批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粤港澳产业深度合作园等重大产业合作平台。

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一员,其智能制造基础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东莞以发展智能制造和机器人产业为先导,大力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加快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转型,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东莞拥有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近百家,涉及数控机床、机器人装备等十多个行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暨智能制造试验区和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因此在《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和今年政府报告中,东莞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制造中心的角色定位

在粤港澳大湾区“9+2”的城市中,肇庆既有经济落后的短板,也累积了土地资源等后发优势。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与大西南地区接壤的城市,它是大湾区西进、大西南东靠的关键枢纽,是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三大经济带”政策叠加的交汇之地。因此,面对正在开启的大湾区城市群时代,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以及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在《肇庆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与策略研究》报告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肇庆提出了“建设港澳南枢纽门户城市”的口号。(www.xing528.com)

珠海毗邻澳门,是珠江西岸的核心城市,拥有珠三角最长的海岸线、面积最大的海域、良好的湾区资源和经济条件,共有8个国家级一类口岸,是仅次于深圳的中国第二大口岸城市;珠海还是珠三角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之一,其环境优势将成为未来融入湾区发展的重要竞争力;而且珠海在深化港珠澳合作和协同创新中已探索出较多经验,开放型经济特征显著,创新氛围浓厚。港珠澳大桥开通后,珠海成为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因此,珠海借助与港澳陆路相连的独特优势,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创新高地和绿色城市,并成为连通内地与港澳的桥头堡。

惠州是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惠州以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中心,依托惠阳鸿海、惠东白花等石化相关产业园区,形成“一区多园”的石化产业布局。重点发展轻质化、优质化原料的石化产业链,着力培育石化主导产业,兼顾发展高端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仓储物流产业,建设大型石化产业集群。

佛山的优势在制造业,它借助港澳的国际化优势,带领佛山的制造业走向世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此外,中山与江门都定位于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其中江门致力于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而且作为侨乡的江门,还试图充分发挥港澳同胞和华侨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在发展平台、交通设施、城市建设、科技金融、文化旅游、侨资侨智等方面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行全方位对接。

总之,在大湾区背景下,各个城市结合自身特点找准定位,发展自己的优势产业,实现了湾区内经济有机融合。

综上所述,不断凸显的区位优势和优势互补的区位分工,使粤港澳大湾区完全具备国际一流湾区、现代化城市群的潜质和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