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旅游产业融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

旅游产业融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推动旅游业与第一产业融合,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促进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推动旅游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推动旅游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中国近年来发展的工业旅游主要是依托运营中的工厂、企业、工程等开展参观、游览、体验、购物等活动。这10大类无一不与旅游产业密切相关。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均属于资源“非消耗型”和“保护型”产业,两大产业的融合符合国际上产业生态化的总体趋势。

旅游产业融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

在需求持续扩张和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背景下,产业边界变得不再明晰,产业之间的融合加快,这促使旅游业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互相依托形成了多业共生、混业发展的模式,诞生了许多新型的旅游复合型业态,如旅游演艺、旅游装备制造、旅游地产、会展旅游、城市旅游综合体等,形成诸如“旅游+地产”“旅游+会展”“旅游综合体”“旅游+航空”等产业模式,推动旅游业升级转型。旅游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产业链长,要结合本地实际,找准结合点,全面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与第一产业融合,深度开发乡村旅游,促进落后地区、农村地区的发展;推动旅游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发展旅游装备制造业;推动旅游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文化旅游。

(一)旅游与第一产业的融合

旅游与第一产业(主要是农、林、牧、渔业)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上。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进行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提升对外形象、树立旅游品牌、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最佳途径。除了发展有特色的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外,深度开发乡村旅游,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依托保存完好的乡村民俗,发展特色旅游村落

充分利用农业遗产、农业遗存以及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民间艺术,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并大力发展旅游特色村落和乡镇。

2.依托农副土特产品,打造旅游商品生产基地

依托畜禽、粮油蔬菜、瓜果等特色农产品和农副产品,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高附加值精深加工转变,建设有机绿色食品和特色旅游商品生产基地。以“体验有机生活,享受健康饮食”为主题,依托生态养殖的优势,开发有机生态特色餐饮,创建如“有机鱼鲜汇”“有机果蔬宴”等有机餐饮品牌。

3.依托现代农业基地,打造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

依托粮油基地、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特色果林种植基地、花卉生产基地等现代农业基地,培植有机蔬菜、经济果林、畜牧养殖、特色花卉等特色主导产业,创建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充分体验有机农业、休闲农场创意农业、科技农业、设施农业、立体农业等多种农业形式。

4.依托乡村良好生态环境,营造乡村大地景观

依托乡村良好的原生态环境,或者通过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营造优美的乡村大地景观。可供借鉴的典型有法国普罗旺斯薰衣草图卢兹向日葵等。

5.依托乡村优质环境,创建乡村度假新业态

依托乡村优质环境,创建乡村旅游度假新业态,如乡村酒店、乡村俱乐部、乡村高尔夫球场、乡村星级家庭旅馆、乡村家庭博物馆等。休闲农业是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要目标,横跨农村第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连接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的新型农村产业形态。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风貌以及人文遗迹、民俗风情为旅游吸引物,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满足旅游者乡村观光、度假、休闲等需求的旅游产业形态。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我国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推进我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旅游与第二产业的融合

1.旅游装备制造业

旅游装备制造业将是未来旅游投资的重要方向。我国将大力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休闲、登山、滑雪、潜水、露营、探险、高尔夫等各类户外活动用品及宾馆饭店专用产品,提高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设计和制造水平,推动旅游房车、邮轮游艇、景区索道、游乐设施、数字导览设施、小型旅游飞机等旅游装备制造业的发展。(www.xing528.com)

2.旅游商品加工业

大力提升传统手工艺制品(如丝绸、陶瓷、刺绣、石雕木雕根雕等)和地方名特优产品研发制造加工水平,开发、策划、包装生态食品、工艺品和具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大力发展旅游购物,提高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消费中的比重。

3.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概念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中国近年来发展的工业旅游主要是依托运营中的工厂、企业、工程等开展参观、游览、体验、购物等活动。工业旅游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特别是一些大企业,像德国西门子、美国的通用等,它们利用自己的品牌效应吸引游客,同时也使自己的产品家喻户晓。在我国,也有像四川长虹、广州本田这样的现代化企业,已经兴办起工业旅游,并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企业开始注重工业旅游。中国著名的工业企业如青岛海尔、上海宝钢、广东美的等也相继向游人开放,许多项目获得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融入工业发展产业形势,积极开发工业基地考察游等新型旅游产品,加快形成一批工业观光、购物、考察和体验旅游示范园。

(三)旅游与第三产业的融合

旅游与文化、体育商业教育、科技等相关第三产业融合,能够形成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探险旅游、养生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自驾旅游、科技旅游等,不仅直接增加了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的总量,而且会拉动金融交通、物流、信息等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

旅游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主要体现在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上。文化产业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资源基础。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公布了文化统计框架(TCS)。框架将文化统计分为10类:文化遗产、出版印刷业和著作文献音乐、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频媒体、视听媒体、社会文化活动、体育和游戏、环境与自然。这10大类无一不与旅游产业密切相关。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均属于资源“非消耗型”和“保护型”产业,两大产业的融合符合国际上产业生态化的总体趋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不仅可以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将文化加载到旅游这一载体上,有利于文化发掘、保护与传承创新,而且有助于有效实现文化资源保值增值,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实现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资源优化配置与优势互补,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局面。

目前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旅游与文物保护单位的融合

大多数旅游景区内部都有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其文物价值的独特性、差异性、唯一性赋予了旅游的不可复制性。同时,旅游区内的文物通过旅游收入得到可持续的保护和利用。

2.旅游与演艺的融合

大型的娱乐演艺活动可以解决游客晚上消费的盲点,增加过夜旅客的数量,强化旅游的文化内涵。如《印象 ·刘三姐》《道解都江堰》《金沙遗址》《康定情歌》等。旅游发达地区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将文艺演出常态化,将区域内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综艺节目的形式呈现给旅客或让游客参与其中,在欣赏和参与之中感受当地文化的厚重和民风、民俗的纯朴。2011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联合评选出首批“旅游演出类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西湖之夜》《印象 ·刘三姐》《宋城千古情》《东北二人转》《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魅力湘西》等35个文化旅游演出项目上榜。

3.旅游与节会的融合

节会经济是旅游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在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节会是旅游发展的助推器,通过节会集聚人气,拉动市场,培育具有影响力的节庆品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