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审计报告体现新理念,探析今年之变

审计报告体现新理念,探析今年之变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的审计报告改变了点名的策略,揭示的舞弊、查出的问题通过审计意见书进行审计移交,该查处的查处,该法办的法办。同时,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通过揭示问题有利于加深问题的揭露层次,有利于对体制机制和运行情况的揭示。

审计报告体现新理念,探析今年之变

(1)审计关注制度建设,体现在推动财政改革,堵塞制度漏洞。网上议论审计风暴年年刮,当然有助于财政资金使用和预算管理当中的种种问题。究其原因在于财政预算制度还存在缺陷,需要予以改进;有的说财政体制制度的改革迟缓,可以从审计报告中解读出这个问题;有的说今年对财政预算制度进行审计,应该是促进积极筹划财政预算制度改革了,今年将堵塞制度漏洞和推动财政改革,作为今年审计报告解读的重点。

(2)加强效益审计,降低政府成本。有专题评论解读了李金华审计长提出的任务:要不断加强效益审计,降低政府成本,节约资源,以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效果。国家审计署已经计划到2007年做到财政收支审计和效益审计并重。解读报告前面讲的是“不点名”的变化;另外一方面今年更加对改革和制度的关注。审计的重点转向解决问题,今年的审计报告反映了中央预算执行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如何进行整改。审计报告对这些问题仍然是直言不讳的,把重点转向如何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有的评论还做了系统的归纳,提出中肯建议,比如:改进中央补助地方的支出的预算编报方式,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的专案,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增强预算刚性约束,健全中央投资管理制度等,认为这些建议是很好的。

(3)审计报告着重揭示了政绩工程反映出来的问题,点了几个方面:

1)财政部具体组织中央预算执行的情况,发改委和中央其他部门预算执行的情况,比如青藏铁路环境保护的问题、中小学危房改造的问题、农村合作医疗的问题、高等级公路建设的问题、开发区财政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的问题等。把那些原来是有些地方和部委赖以形成政绩的工程,通过审计报告给予揭示了。国际上有评论指出:今年是中国政府换届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中央和地方官员在总结行政效果和行政成绩的时候,把各类政绩工程的情况揭示出来,体现了今年审计报告的重点。

2)正省部级的离任审计也作为今年的审计揭示的重要问题。审计长指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看其在位时出了多少政绩,还要看一看政绩背后的负债情况,这也是审计一个新的目标。有的这样评价:针对一些地方不顾客观实际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取得短时间、表面上的快速发展,换来好的印象。在报告当中呼吁建立党政一把手的政绩离任审计制度,让领导干部为自己的执政行为负责,从制度上防止盲目决策和虚报浮夸是一个非常好的重要形式,这也是一种解读。(www.xing528.com)

3)要求改革考核体系,作为治本的措施之一。有评论认为:政绩工程屡禁不止的背景主要是政绩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自上而下的评价占据主导地位,审计部门出来评价应比行政部门的自我评价会有进步。因此,政绩工程的揭示说明对政府业绩的评价要不断完善评价的指标体系,使得政府部门的自我评价体系和可量化的相对独立和客观的评价体系相互补充,保持必要的社会认可和激励机制,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4)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中发挥积极作用。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作为一种常规的制度,通过逐个部门、逐个项目的审计结果,反映审计所揭示出的问题在一系列资金内在运动中的过程和结果,它反映的是一种制度执行情况和体制机制运行的结果,有助于把握问题产生的内在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源头治理工作,完善相关的制度。今年中央预算执行审计与往年的名称不一样,往年是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今年就是中央预算执行的审计。往年多了“其他”这个词,意味着它要面面俱到,这也是今年和往年的一个不同点,今年主要是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其他财务财政收支情况主要是通过审计结果公告的方式来一项一项的体现。今年6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审计法》,将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确定为对外发表审计意见的法律文书,规定了审计机关审议审计组审计报告的程序和模式,用公告的方式来公布审计工作报告。这是落实新《审计法》的一项具体措施。它体现了审计结果运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今年的审计报告改变了点名的策略,揭示的舞弊、查出的问题通过审计意见书进行审计移交,该查处的查处,该法办的法办。同时,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公告通过揭示问题有利于加深问题的揭露层次,有利于对体制机制和运行情况的揭示。审计报告审计结果公告这种方式是围绕审计整改的效果来考虑的,对反腐倡廉的作用和目的是不会改变的。

(5)逐步形成了审计整改要全方位进行的共识。审计揭示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上的问题有时仅仅通过审计一个部门比较难以督促整改,需要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审计仍然体现出事后监督这种形式,它毕竟不是本单位的自查自纠,不是本系统的财务监督,是对已发生的财务事项的一种审计。因此,事后审计的特点决定这种形式还应立足于对问题的剖析和防范,这对审计整改的效果提出新的要求。强调问责制,审计既要对事,又不能忽略人,在这个问题上需要完善责任追究制度。为什么?因为这是属于事和人的关系问题,涉及到审计责任追究制度的落实问题。这个事情又不单单是审计部门一家能够完成得了的。从这一点来讲,舆论当中也分析了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和屡审屡犯的问题。有些分析大家可以思考。一种分析是认为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还处于比较突出的二元结构的社会,计划经济的体制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有一些单位、一些部门、一些地方、一些人可以利用现有制度的缺陷去追求自身的利益,但是这其中有可能损害国家的利益;第二种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仍然是执法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第三种是观念上存在的偏差。一些人认为只要不把钱装进个人腰包就没事。确实有很多人没有装进个人腰包,但是领导人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有时比装进个人腰包造成的损失数额还要巨大。这个认识上的偏差仍然存在。钱是一般等价物,作为公共财政来讲,没有发挥它应有的效益,浪费掉了,也仍然是财政绩效的一种缺失,和装进个人腰包,从数量上来讲所造成的损失后果是一样的,所损失的公共财产同样是逃离了对公共福利的支持,影响公共财政目标任务的完成。这种错误观念确实需要克服。第四种是监督部门如何形成监督合力的问题。强化责任追究,需要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