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腐倡廉与科学化的理论创新

反腐倡廉与科学化的理论创新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位学者对反腐倡廉科学化进行了理论创新,以系统论、耗散理论等对我国的反腐倡廉实践进行了解读,总结了现有模式,提出了优化建议。徐兰和李玉峰认为,权力系统是典型的耗散结构,腐败是权力运行失范的重要表现,耗散结构理论不仅可以揭示腐败发生的机理,提供腐败治理的合理化解释,也为全面认识反腐倡廉建设及其科学化提供了合理的分析工具和崭新视角。

反腐倡廉与科学化的理论创新

各位学者对反腐倡廉科学化进行了理论创新,以系统论、耗散理论等对我国的反腐倡廉实践进行了解读,总结了现有模式,提出了优化建议。

高祖林从系统理论的视角出发,认为党的十六大以后,反腐倡廉建设所体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惩处和预防腐败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这是腐败的顽固性和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是一种正确的路径选择。而完善惩防体系的工作仍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其着力点在于不断改革创新,充实、完善教育、制度、监督、惩处等子系统的内涵,优化其内在结构;注重反腐倡廉建设各项举措之间的协调和配套,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合力功能;协调好反腐倡廉建设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内外部协调统一的综合效应。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系统的张力,不断取得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效[22]

徐兰和李玉峰认为,权力系统是典型的耗散结构,腐败是权力运行失范的重要表现,耗散结构理论不仅可以揭示腐败发生的机理,提供腐败治理的合理化解释,也为全面认识反腐倡廉建设及其科学化提供了合理的分析工具和崭新视角。所谓耗散理论是指一个开放系统可以不断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获得负熵流,从而有效控制、中和系统内部熵增的规模与速度,实现系统的正常生长和有序发展。在耗散结构理论视角下,不断优化权力运行、有效推进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深化惩防体系建设、革新反腐模式,实施文化反腐、法制反腐和科技反腐,是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有效路径[23]

刘德林认为,我国反腐倡廉走的是一条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特色鲜明的廉政建设之路。在主导力量、制度体系、运行机制等方面已分别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执政党动员型反腐模式、反腐制度体系的党纪国法“双轨制”模式、反腐机制运行的“纪委”模式。今天,面对反腐倡廉的新形势,中国特色反腐倡廉模式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执政党动员型反腐模式如何将坚持党的领导与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党纪国法“双轨制”模式需要完成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两大任务,“纪委”模式需要完善党的纪检系统的领导体制,创新纪检运行机制,进行机构改革[24]。与此相似,孙应帅也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倡廉建设大致经历了以权力反腐——法制反腐——体系反腐为主要特点的发展历程[25]

综上所述,“反腐倡廉科学化”这一主题可谓关注者众多,成果丰厚,系统性强,美中不足的是应然研究占压倒性优势,实然研究少之又少,量化研究更是几无踪影。如果学界、业界能对反腐倡廉科学化的问题、成因、对策等进行量化的实证研究,建构一些具有一定代表性与普适性的模型,开发一些良好的测评或预警工具,则可以为“反腐倡廉科学化”研究增添更多科学的元素,避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同时增强应用性,充分彰显理论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注释】

[1]罗红霞:女,博士,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

[2]福建省农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五个基本方面》,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35-40页。

[3]解根怀:《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核心浅析》,载《政治》2010年第09期,第38-39页。

[4]王彦军:《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基本要求》,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10-14页。

[5]田旭明、沈其新:《新时期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效能》,载《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第129-133页。

[6]黄红萍、议建红:《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路径取向》,载《领导科学》2010年第3期,第10-12页。

[7]福建省农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五个基本方面》,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5期,第35-40页。

[8]龙溪虎:《对建国后廉政教育的管窥与反思》,载《求实》2009年第7期,第64-67页。

[9]金道铭:《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廉洁从政教育》,载《求实》2010年第4期,第39-40。

[10]商洛市“五项制度”理论研究课题组:《“任前考廉”制度的创新价值及完善构想》,载《理论导刊》2010年第2期,第67-57页。(www.xing528.com)

[11]赵爱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载《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10期,第13-89页。

[12]苗佳瑛:《当代西方国家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研究》,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32-36页。

[13]杨芳:《论反腐倡廉建设中权力制衡机制的科学化》,载《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第14-18页。

[14]福建省农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五个基本方面》,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35-40页。

[15]段汝林:《创新权力制约强化廉政建设》,载《中国税务》,第63页。

[16]高永祥:《对权力的制约应“再走一步”》,载《领导科学》2010年第12期,第8-10页。

[17]福建省农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五个基本方面》,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35-40页。

[18]张惠新:《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载《求实》2010年,第15-17页。

[19]福建省农林大学廉政研究中心:《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五个基本方面》,载《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35-40页。

[20]耿红:《发挥好财政监督的反腐倡廉作用》,载《中国财政》2010年,第28-29页。

[21]于红:《网络舆论监督:数字化背景下反腐倡廉新锐器》,载《中国出版》2010年第10期,第34-37页。

[22]高祖林:《系统理论视域中的反腐倡廉建设》,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9期,第26-30页。

[23]徐兰、李玉峰:《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有效路径分析——以耗散结构理论为视角》,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010年,第256-259页。

[24]刘德林:《中国特色反腐倡廉模式的完善》,载《新视野》2010年第6期,第53-55页。

[25]孙应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反腐倡廉实践的阶段划分和特点分析》,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5期,第28-3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