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藏铁路修筑挑战:攻克世界难题

青藏铁路修筑挑战:攻克世界难题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有这一切,都是青藏铁路建设者所必须直面的问题。在冻土区修建铁路,一直是世界性工程难题。特别是考虑到全球性气温逐年升高等复杂因素,冻土这一世界级科学难题,自然成为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难中之难。西班牙《先锋报》以《“世界屋脊”上的铁路》为题称青藏铁路是“史无前例的工程”;英国《卫报》则赞誉这条铁路“正是中国的‘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

青藏铁路修筑挑战:攻克世界难题

当中国政府修建青藏铁路的决定公布于世之时,英国《卫报》刊发了《中国梦想在西藏登上新的高处》一文,称“中国的长城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了不起的工程业绩之一,一条穿过世界上最难走的地区、把西藏同中国其他地方连接起来的铁路有可能与长城媲美。……一旦建成,它将是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之一”;但是,“在永久冻土层修筑这条铁路有许多令人胆怯的困难。这条铁路的最后一段已被专家称为‘几乎是不可能建成的’。”英国人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作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都在4 500米以上,在这个“生命的禁区”修筑铁路,无疑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也是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项目。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仅有的独特生态环境系统和世界山地物种的一个重要起源中心和分化中心,是亚洲气候变化的“起搏器”,也是中国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敏感、脆弱,地表植被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并会加速冻土融化,引起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全长1 142千米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将穿过青藏高原腹地,需要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填挖基土石方7 807万立方米,建桥梁159.88千米,涵洞35 611横延米,开挖隧道9.527千米,永久占用和临时占用土地12 414公顷。如此浩大的工程数量,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难题。比如,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包括其迁徙路径不受影响?如何保护铁路沿线的植被环境和自然景观不受破坏?如何确保铁路跨越的江河水系的水质不受污染?如何保护铁路穿越的550千米连续多年冻土区的冻土环境不发生明显改变?所有这一切,都是青藏铁路建设者所必须直面的问题。人们希望,青藏铁路是一条献给人类的绿色“哈达”,而不是一场生态灾难!

青藏铁路格拉段的海拔都在4 500米以上,高原缺氧是青藏铁路修建的另一难题。众所周知,高海拔对青藏铁路建设大军意味着严酷的生存环境:空气含氧量比海平面减少30%至40%,而肌体缺氧容易使人头昏、呕吐、心慌、睡眠障碍、全身乏力,严重缺氧则极易引发致人死亡的高原性脑水肿;气候垂直变化显著,昼夜温差大,这就容易致人感冒,而感冒这种内地极常见的“小病”,却是“高原杀手”肺水肿的重要诱因;风大干燥,使人体体液大量蒸发,极易造成人体血液黏稠,引发心脑血管疾病;比海平面强1.5倍至2.5倍的日光辐射和紫外线,很容易灼伤野外作业人员的皮肤,产生脱皮、水泡以及雪盲……因此,在青藏地区有“到了昆仑山,两眼泪不干;到了五道梁,难见爹和娘;到了风火山,气息已奄奄”等民谚。独特的高原环境,对建设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劳动能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正因为如此,青藏铁路开工之前,就有人忧心忡忡地说,既然青藏铁路建设被说成是修筑新的长城,那么,在如此严酷的环境条件下,会不会出现成百上千个“哭长城的孟姜女”?在高寒缺氧、强紫外线辐射、饮用水缺乏的恶劣环境下,保证铁路建设大军上得去、站得稳、干得好,是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严峻考验。(www.xing528.com)

如果说生态是长远的难题,高原缺氧是攻坚的困难,那么多年冻土则直接关系到青藏铁路修建的成败。冻土是一种成分、结构、物理属性都完全不同于其他土质的特殊土类。尤其是它的季节性融化层,每年都会在寒季因气温下降而冻结,体积增大,表面隆起;在暖季因气温上升而融化,体积减小,发生沉陷。同时,冻土还会随着温度变化迸发诸如冰锥、冰幔、冻胀丘、热融滑坍、热融湖塘等各种不良地质现象。这对于铁路、公路等大型工程建设而言,其危害程度之烈不亚于陷阱、地雷阵、定时炸弹……著名的贝阿铁路,由于冻土的危害,不但铁路线路严重扭曲,而且连车站也出现下沉,有的车站下沉竟达2.5米之多,就像掉进陷阱里;闻名于世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冻土病害率高达35%以上。在冻土区修建铁路,一直是世界性工程难题。在青藏高原荒凉坚硬的地壳,有相当部分是由连续多年的冻土构成,它是世界中、低纬度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多年冻土分布区。青藏铁路需要穿越的多年冻土区,北起昆仑山北麓海拔4 200米的西大滩,南到唐古拉山下海拔4 700多米的安多,长达550多千米。这是世界上任何一条高原铁路都不曾超越的长度海拔高度。特别是考虑到全球性气温逐年升高等复杂因素,冻土这一世界级科学难题,自然成为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难中之难。

然而,青藏铁路建设者们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成功破解难题:坚持以人为本,“先生存,再生产”,在青藏铁路沿线建立了17座制氧站,配置了25个高压氧舱,4万名职工每人每天平均强制性吸氧不低于2小时,成功创造了数十万人次施工人员高原病“零死亡”的纪录;对于不良冻土现象发育地段,线路尽量绕避,对于高温极不稳定冻土区采取“以桥代路”的方法,在施工中使用片石气冷、碎石护坡、通风管、热棒等多项设施提高冻土路基的稳定性,青藏铁路堪称冻土工程的“博物馆”;为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衍,全线建设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西班牙《先锋报》以《“世界屋脊”上的铁路》为题称青藏铁路是“史无前例的工程”;英国《卫报》则赞誉这条铁路“正是中国的‘敢为’精神的最佳例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