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文本:节点间关系的重要性

超文本:节点间关系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的基本单位是节点,节点内的信息可以是正文、图形、声音、图像、动画或它们的组合,也就是说超文本把庞大的信息实体分割成无数小的信息片断,各片断以节点的形式表现出来。超文本系统中信息的意义存在于节点之间的关系中,单一的节点可能没有多大意义,节点之间的关系才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在文本组织速度方面,超文本呈现出功能涌现的特征,这是超文本组织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

超文本:节点间关系的重要性

一、超文本技术与组织的涵义

“超文本”这个词在英语词典中并不存在,是美籍丹麦学者泰得·纳尔逊(Ted Nelson)于1965年杜撰的。后来,超文本一词得到世界的公认,成为这种非线性信息管理技术的专用词汇。

超文本是一种信息管理技术,它是针对传统的线性文本而言的。它的基本单位是节点,节点内的信息可以是正文、图形、声音、图像、动画或它们的组合,也就是说超文本把庞大的信息实体分割成无数小的信息片断,各片断以节点的形式表现出来。超文本在信息组织上的特点是节点间用链连接成网状结构,即非顺序的连接,也称为非线性的连接,如图1-1a所示,而按顺序连接只是超文本连接的一种特例,如图1-1b所示。

图1-1 超文本组织示意图

链是超文本的灵魂,从形式上来说它是一个节点指向另一个节点的指针,从本质上来说则表示不同节点之间存在的信息联系。在超文本系统中,定义的各种节点可以用链连接起来,使它成为灵活的知识表示工具。超文本系统中信息的意义存在于节点之间的关系中,单一的节点可能没有多大意义,节点之间的关系才是至关重要的。超文本结构允许用户在使用时按即时交互判断的方式,而非事先决定的顺序访问各个节点,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链定义了超文本的结构,并提供了浏览和探索节点的能力,链和节点可以存储在一起,使链嵌入节点中,也可以单独存储。

例如,对于A、B、C、D四个关联文本,按照超文本方式组织可以形象地描述为:在编写A文本时,因为要考虑到与B、C、D文本连接,在文本的相应位置预留三个接口,写下各接口指向B、C、D文本的位置。同样在编写B、C、D文本的时候,也各自预留需要链接的接口,从而使得A、B、C、D文本能够任意的两两链接,如图1-1a所示。按照同样的原理,对于N个文本的互联,可以在每个文本内预留N-1个接口,写下接口文本链接的位置,从而实现N个文本的超链接。

当然,在文本组织的时候,对不相关的文本不需要建立链接,因而图1-1a是一种极端的情况,特别是对很多文本进行组织的时候,都建立超链接显然是很不经济的。在实际组织的时候只需要将相关文本建立接口进行链接,而对于那些不相关的文本不需要建立接口连接,因而超文本组织用一般网络形式表示将更加结合实际。例如,当用节点A、B、C、D表示文本A、B、C、D时,超文本组织可以直接表示为网络结构,如图1-2所示。从而更为抽象地描述了超文本之间的链接。

图1-2 超文本组织的网络结构

二、超文本组织的启示

超文本组织留下的启示就是通过对相关信息(节点)的链接,能够实现用户按自己的习惯随机选择所需文本,对于相关性不大的文本不需要建立链接,而通过相关性文本直接链接,可以实现非相关文本之间的间接链接。

例如,有A、B、C、D、E、F、G七个文本需要建立链接,其中A、B、C、D为相关文本,文本E、F、G也是直接相关的,可以建立相互链接。由于文本D与E、F具有相关性,它们之间也可以建立一种互链接,从而构成了一种典型的超文本组织模式。如图1-3所示。(www.xing528.com)

图1-3 超文本组织的一般结构

文本之间的互联是通过各个文本之间的接口实现的,随着文本互联对象的增加,文本的接口也在增加,可以将每个文本的众多接口映射为一个界面,因而每个文本对应着一个界面,文本之间的互联可以转换为界面之间的连接,因而文本之间的组织可以转换为界面的整合,通过整合后的界面,实现文本之间的链接,如图1-4所示。

图1-4 超文本组织的界面形式

超文本组织的界面形式完全改变了文本组织的线性思路,将链状的接口连接转变为面的整合,这更显示了超文本的非线性特征。因而在文本组织速度方面,超文本呈现出功能涌现的特征,这是超文本组织留下的最重要的启示。

三、企业技术创新界面整合管理的提出

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企业相比技术创新程度较低,在科研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方面的效果不甚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严重的界面障碍,这极大地影响了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在企业内部,由于生产市场营销部门的工作方式、任务特征、管理规划、业绩指标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它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往往会出现各种障碍。在更大的社会分工体系中,如果研发、生产部门、市场营销部门属于不同的组织机构,跨界面协调的困难就更是可想而知了。创新过程的界面有时表现为容易识别的组织界面,有时则是相对模糊的不同创新环节的程序界面。而界面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对界面进行管理,通过对企业之间、企业各组织部门之间、有关成员之间在物质、信息、财务等要素交流方面的相互作用,解决界面双方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需要之间的矛盾,实现控制、协作与沟通,提高管理的整体功能。

现行的主流界面管理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即界面管理只能分析两个组织之间的交互,而对于两个以上的组织交互与整合,必须转化为两两组织界面之后,再对其进行整合,反映了线性的特征。而组织间的界面整合与组织间接口连接的主要区别在于界面整合具有非线性性,而接口连接具有线性性,从而接口连接只可能导致集成体的功能倍增,而界面整合将导致集成体的功能涌现。例如,供应商、制造商和用户之间的交互关系只能分解为制造商—用户界面和制造商—供应商界面,先对两个界面单独进行管理,然后再作整体化管理,这是一种线性的整合方式。

通过对管理界面的整合能够实现管理对象的集成,即在对管理对象集合中各项价值实体的技术、工艺相容性和互补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管理方法、管理组织和管理思想相容性和互补性的分析,完成管理内集成。通过对管理界面的介质分析,把管理对象集合视为一个整体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能够产生集成的效应。

企业集成创新作为现代企业技术创新运作的新模式,在运作层面上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特别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现正在结合产品创新运作实践从事这些系统的集成研究。本书结合超文本技术的发展提出界面整合管理的模式,为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