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制度信任到机器信任:重构信用系统

从制度信任到机器信任:重构信用系统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在区块链帮助下,人们能够普遍降低信任成本,确保信息安全。可以说,对信用的重塑,是区块链技术创始者的初心,也是其已表现出的最大价值。区块链并没有消除信任,但它能够减少每个参与者所需要的信任量。区块链系统通过激励机制,确保每个参与者能按照系统协议合作,并随之由机器将信任分配给每个参与者。伴随区块链的发展,中心化信用中介将进一步减退甚至消失,变成人与人通过机器直接信任和联接。

从制度信任到机器信任:重构信用系统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的大军来到赵国邯郸城下,而与赵国结盟的魏王却违约不救。信陵君魏无忌从宫中窃出虎符,夺取兵权,一举救下赵国,维护了魏国的霸权。

彼时,虎符就是兵符,国君与将领各持一半作为信物,军令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维系于此。然而,信陵君所传递的军令信息却是真实而不可靠的:虎符虽能契合,但内容却难验真伪。

在区块链时代,窃符救赵的事情绝不可能发生。

从某种意义而言,区块链其实就是“信用机器”。正是在区块链帮助下,人们能够普遍降低信任成本,确保信息安全。可以说,对信用的重塑,是区块链技术创始者的初心,也是其已表现出的最大价值。

信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商业交易到公共管理,没有信用,交易就无法达成。而在当代商业资本主导下,陌生人社会几乎完全取代了熟人社会,信用的建立过程就变得很麻烦。

为此,需要一个所有人都能信任的核心,作为信任中介。

最早的信任中介产生于公元12~14世纪,从美第奇家族垄断罗马教廷的经济活动开始,欧洲逐步建立了金融制度,银行成为商业活动中扮演第三方中介的角色。随后,在漫长的历史上,人类建立了各种组织、制度,以便维持信任系统的有效运行,例如,司法、金融制度管理下的货币体制、银行体制、审判体制等。

然而,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些制度都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或多或少的漏洞,导致信用体系始终面临被“信陵君”们破坏的风险。

相对这些传统中介,互联网技术之所以推动了生产关系的革新,就在于以新的方式去提供了信任中介。

例如,人们在电商平台上买卖,通过平台旗下的电子支付方式进行转账,平台承担了信任担保作用,确保了买家卖家不会相互质疑。

即使在线下交易中,两家身处不同国家的陌生企业,之所以敢于交易,也是发达的互联网信任中介在起作用。国际法律、跨国企业、政府部门、银行和互联网,成为了当今商业世界的信任中介中心。同时,这些信任中介也获得了自身收益。(www.xing528.com)

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制度信用,即使去除了所有可能的道德风险,也依然存在成本巨大的问题。小到农贸市场,要向摊位收取租金,才能由物业提供服务,维持环境整洁和秩序良好,确保市场内正常的买卖气氛;大到电商平台,其首页推广虽然具有强大的信用价值,但也需要向特定商家收取高额的推广费用。

线下的银行、零售等实体,即便有强大的网络资源,还是要选择建立在商业区的黄金地段,打造富丽堂皇的门面形象,既是为了吸引流量,也是为了赢得信任。

当区块链到来时,一切都变得不同。区块链并没有消除信任,但它能够减少每个参与者所需要的信任量。区块链系统通过激励机制,确保每个参与者能按照系统协议合作,并随之由机器将信任分配给每个参与者。

区块链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不妨假设这样的情况:

A和B想要进行转账交易,由于是线下交易,可以很轻松进行验证。由于交易方式是现金,因此真实性可以通过验钞保证,而每张货币的独特编号也避免了“双花问题”。

然而,如果两个人扩大到两百人、两千人相互之间交易转账,就会变得复杂起来。所有人都希望找到中间人来促进交易。在传统时代,这个中介可以是银行、支付服务商或者汇款公司、信用卡公司。

区块链的时代,中介变成了机器之间的协议。区块链允许世界上的两个单独个体,通过互联网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彼此交易。这是因为所有参与到该区块链系统的机器,都与你的机器同样接受了系统共识,由此,你们即使天涯陌路,也依然能够信任。

准确地说,区块链并非“无需信任”,而是“分布式信任”。我们的机器相互信任,我们每个人都是信任的一部分。

总之,没有信任中介,交易无法达成。制度下的信任中介,交易成本巨大。而当区块链出现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借助这一新技术的力量,制度所付出的巨大成本,能够被机器服务的成本所取代。

在过去,降低信任中介成本,意味交易整体环境的恶化。但从现在开始,区块链将显著改变这一点。伴随区块链的发展,中心化信用中介将进一步减退甚至消失,变成人与人通过机器直接信任和联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