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纺织品包装标签:传承红色文化的见证

纺织品包装标签:传承红色文化的见证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近代民族棉纺织工业起步于19世纪末。众多老天津纺织品的包装标签,式样或横或竖,大体以 16开为尺幅,后来的彩色印刷水准已令人耳目一新。雅俗共赏的纺织品包装标签,依托着“衣食住行”中衣的首要地位,风行大江南北,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天津棉纺织业率先垂范,标签图案设计坚持弘扬中华文化,又纷纷标明“推行国货”“爱国布”等广告文字口号。

纺织品包装标签:传承红色文化的见证

洋务运动以来,晚清政府和北洋政府面对国内外的种种形势,相继颁布各种章程,实行奖励实业、提倡工商的政策,使各地民族工商业有了很大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棉纺织工业起步于19世纪末。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势力无暇东顾,国外进口纺织品数量锐减,国内棉纱、棉布等纺织品走俏,市场价格提升,促使许多商人、富贾纷纷投资利润的棉纺织业。天津官办直隶模范纱厂自1915年建成投产后,至 1922年,天津已拥有华新、裕元、恒源、裕大、宝成、北洋六大纺织公司,成为中国重要的纺织基地

众多老天津纺织品的包装标签,式样或横或竖,大体以 16开为尺幅,后来的彩色印刷水准已令人耳目一新。重要的是,标签图画内容广泛以中华文化历史故事、民族艺术为题材,洞开工商业文化之门,为商家、顾客津津乐道。在天津,有敦义机器染厂的“义鹿鸣群”,正丰印染厂的“苏武牧羊”,恒源纺织公司的“八仙”,长兴成记的(周敦颐)“爱莲”,裕大纺织公司的“八马”等,不胜枚举。雅俗共赏的纺织品包装标签,依托着“衣食住行”中衣的首要地位,风行大江南北,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www.xing528.com)

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九一八事变”以来,国人尤其是工商业者发展民族工业、提倡国货的热情日益高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的天津棉纺织业率先垂范,标签图案设计坚持弘扬中华文化,又纷纷标明“推行国货”“爱国布”等广告文字口号。有的甚至在大大的布标上绘国人肖像,注册“中国人牌”。一团毛线,其包装只是寸余的纸圈,但天津人却在上面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抵羊(洋)”故事。1931年,天津东亚毛呢纺织公司投产后,以“国人用国货”为号召,抓住国人抵制日货的爱国心理,决定与日商竞争,推出了双羊相抵的抵洋牌毛线,印有抵羊图案的包装、标签令日本人坐卧不宁,后虽演化为抵羊牌,但一语双关之意早已深入人心。

不仅如此,天津谦祥益保记绸缎庄的“飞雁鸿图”、成记长兴老染店的“万木迎春”的广告图画同时反映出国人的追求与远大抱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