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澳元与澳大利亚汇率体系

澳元与澳大利亚汇率体系

时间:2023-06-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522020年7月15—17日联储银行发布澳元指导汇率资料来源: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网站。1983年12月12日,澳大利亚取消了澳元钉住一揽子贸易加权货币的有效管理浮动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澳大利亚也因此取消所有外汇管制。投机性汇率压力成为澳大利亚实行浮动汇率的直接原因。2019年11月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最新发布的澳元贸易加权指数见表53。

澳元与澳大利亚汇率体系

5.1.1.1 澳大利亚货币

澳元(英语:Australian Dollar,国际货币符号:AUD)是澳大利亚联邦的法定货币,是目前全球第五大流通货币[2](详细排名见表5−1),由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发行。目前澳大利亚流通的有5、10、20、50、100元面额的纸币,另有5、10、20、50分以及1澳元、2澳元硬币,其进位是1澳元等于100分(cent)。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一整套塑料流通钞的国家。对外支付可以用澳元或其他主要货币结算。

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大楼 摄影:林洪正

表5−1 世界强势货币一览

资料来源:世界清算银行。

目前,澳元可以与人民币直接兑换。2015年,中国银行悉尼分行被指定为人民币清算结算银行。同年,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宣布2020年前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商业交易的人民币结算份额达到20%的目标。按业务量计算,2018年悉尼离岸中心是全球第八大人民币离岸中心,处理全球境外人民币结算总量的1.08%,是推动人民币支付的重要渠道。在支付领域,美国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占支付总量的22.35%。处于第二位的英国为17.87%。中国处于第三位,为10.38%。

澳大利亚对外汇交易往来不进行限制,即期和远期外汇汇率外汇市场供求状况决定,但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保留对外汇市场干预的权力。澳元没有官方汇率,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基于每日下午4点的市场观测公布对澳元指导汇率,2020年7月15—17日澳元兑主要货币指导汇率见表5−2。澳大利亚对外汇交易既不征税,也不补贴。非居民可自由开立或使用账户,资金可自由汇回本国,可开设外汇账户,但在澳大利亚买卖外汇必须由指定的外汇经纪人办理。外国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有息投资项目另有规定。根据澳大利亚《1988年金融交易申报法》,任何人带入或带出澳大利亚超过1万澳元现钞或等值外国货币时必须申报。

表5−2 2020年7月15—17日联储银行发布澳元指导汇率

资料来源: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网站。

5.1.1.2 澳元汇率制度发展

澳元在1983年最终实现浮动汇率制度。在1983年之前,澳大利亚的汇率政策经历了几次体制的转变。1966年2月14日,澳大利亚发行了现行流通的货币澳大利亚元,以取代先前流通的旧市澳大利亚镑,并规定1澳元等于1.12美元,可兑换0.5个澳镑。

1971年8月15日美元实行浮动汇率后,澳元于当月23日开始与美元挂钩,12月22日美元贬值,澳大利亚宣布澳元的含金量不变(即0.995 31克),对美元的官方汇率上升为1.216美元,且波幅为2.25%。在此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从1944年到20世纪70年代初),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澳大利亚实行钉住汇率制度。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时,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但是,澳大利亚没有紧随其后,部分反映了当时澳大利亚金融部门相对不发达的事实。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澳元确实变得越来越灵活。1974年,澳元开始实行钉住一揽子货币即贸易权重指数。1976年,钉住政策从“硬”钉变成了爬行钉住(Crawling Peg)。爬行钉住汇率制涉及对汇率水平的定期调整,这与先前体制下偶发的升值和贬值形成鲜明对比。

1983年12月12日,澳大利亚取消了澳元钉住一揽子贸易加权货币的有效管理浮动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澳大利亚也因此取消所有外汇管制。澳元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决定。但是,为防止汇率过度波动,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仍对外汇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

澳元最终于1983年实现浮动汇率,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固定汇率制度使货币供给难以控制。与当时的许多其他国家一样,澳大利亚根据称为“货币定位”的政策,将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作为目标。根据固定的和爬行的钉住汇率安排,储备银行需要满足所有以现行汇率将澳元兑换成澳元(反之亦然)的要求。这意味着澳大利亚的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可能导致澳元的买入和卖出需求变化,从而影响澳元在国际市场的供需(以及本国货币供给)。理论上,储备银行可以用其他方法抵消这一影响(通过称为“灭菌”的过程),但实际操作却很难实现。最终,这意味着在浮动汇率制度之前,国内货币供给存在很大的波动性。另外,当时市场对于浮动汇率政策实行的预期,表现为对澳元的大量买入。为了应对市场的投机行为,政府选择实行浮动汇率而不是资本管制。投机性汇率压力成为澳大利亚实行浮动汇率的直接原因。

总之,自1983年以来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度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和金融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浮动汇率为抵御外部冲击(尤其是贸易条件的变化)提供了缓冲,降低了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潜在通胀或通缩压力。因此,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左右的时间里,向浮动汇率制的转变降低了产出的波动性。重要的是,它还使储备银行能够制定最适合国内条件的货币政策(而不需要维持一定的汇率目标水平)。

5.1.1.3 澳元汇率影响因素

澳元汇率水平最常用的衡量方式有两种:一是澳元兑美元汇率;二是澳元兑澳大利亚贸易加权指数(Trade−Weighted Index,TWI)。贸易加权指数是澳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一揽子货币的权重由澳大利亚对各国家(地区)商品贸易比重确定。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每年根据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情况公布一揽子货币的构成和权重。2019年11月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最新发布的澳元贸易加权指数见表5−3。

表5−3 澳元贸易加权指数构成

资料来源: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网站。

5.1.1.2 澳元汇率制度发展

澳元在1983年最终实现浮动汇率制度。在1983年之前,澳大利亚的汇率政策经历了几次体制的转变。1966年2月14日,澳大利亚发行了现行流通的货币澳大利亚元,以取代先前流通的旧市澳大利亚镑,并规定1澳元等于1.12美元,可兑换0.5个澳镑。(www.xing528.com)

1971年8月15日美元实行浮动汇率后,澳元于当月23日开始与美元挂钩,12月22日美元贬值,澳大利亚宣布澳元的含金量不变(即0.995 31克),对美元的官方汇率上升为1.216美元,且波幅为2.25%。在此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从1944年到20世纪70年代初),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澳大利亚实行钉住汇率制度。20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时,主要发达经济体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但是,澳大利亚没有紧随其后,部分反映了当时澳大利亚金融部门相对不发达的事实。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澳元确实变得越来越灵活。1974年,澳元开始实行钉住一揽子货币即贸易权重指数。1976年,钉住政策从“硬”钉变成了爬行钉住(Crawling Peg)。爬行钉住汇率制涉及对汇率水平的定期调整,这与先前体制下偶发的升值和贬值形成鲜明对比。

1983年12月12日,澳大利亚取消了澳元钉住一揽子贸易加权货币的有效管理浮动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澳大利亚也因此取消所有外汇管制。澳元汇率由外汇市场供求决定。但是,为防止汇率过度波动,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仍对外汇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

澳元最终于1983年实现浮动汇率,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固定汇率制度使货币供给难以控制。与当时的许多其他国家一样,澳大利亚根据称为“货币定位”的政策,将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作为目标。根据固定的和爬行的钉住汇率安排,储备银行需要满足所有以现行汇率将澳元兑换成澳元(反之亦然)的要求。这意味着澳大利亚的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可能导致澳元的买入和卖出需求变化,从而影响澳元在国际市场的供需(以及本国货币供给)。理论上,储备银行可以用其他方法抵消这一影响(通过称为“灭菌”的过程),但实际操作却很难实现。最终,这意味着在浮动汇率制度之前,国内货币供给存在很大的波动性。另外,当时市场对于浮动汇率政策实行的预期,表现为对澳元的大量买入。为了应对市场的投机行为,政府选择实行浮动汇率而不是资本管制。投机性汇率压力成为澳大利亚实行浮动汇率的直接原因。

总之,自1983年以来实行的浮动汇率制度对澳大利亚的经济和金融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浮动汇率为抵御外部冲击(尤其是贸易条件的变化)提供了缓冲,降低了固定汇率制度下的潜在通胀或通缩压力。因此,在过去的二十多年左右的时间里,向浮动汇率制的转变降低了产出的波动性。重要的是,它还使储备银行能够制定最适合国内条件的货币政策(而不需要维持一定的汇率目标水平)。

5.1.1.3 澳元汇率影响因素

澳元汇率水平最常用的衡量方式有两种:一是澳元兑美元汇率;二是澳元兑澳大利亚贸易加权指数(Trade−Weighted Index,TWI)。贸易加权指数是澳元对一揽子货币的汇率,一揽子货币的权重由澳大利亚对各国家(地区)商品贸易比重确定。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每年根据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情况公布一揽子货币的构成和权重。2019年11月澳大利亚储备银行最新发布的澳元贸易加权指数见表5−3。

表5−3 澳元贸易加权指数构成

续表

续表

资料来源: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网站,https://www.rba.gov.au/statistics/frequency/twi/twi-20191129.html.

尽管澳元/美元和澳元/贸易加权指数(TWI)的走势一般情况下是趋同的,但也有出现分歧走势的时候。比较明显的一次是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当时澳元/美元汇率的贬值幅度远高于澳元/贸易加权指数(TWI)贬值幅度,因为澳元兑大多数澳大利亚亚洲贸易伙伴国家货币升值。除贸易交权指数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替代汇率指数供不同用途使用。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由出口份额或进口份额分别加权的指数可能比使用基于(总)贸易权重的常规贸易加权指数更为合适。另外,如果还有其他“第三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往来很少,在国际贸易市场处于竞争关系,则双边贸易权重指数可能不是评估澳大利亚元竞争力变化的最佳指标,“第三国”出口加权汇率指数可能更合适。

影响澳元汇率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贸易条件和澳大利亚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利率差异。从长远来看,一国贸易加权汇率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其通货膨胀率是高于还是低于其贸易伙伴。购买力平价(PPP)理论表明,两国之间的汇率会进行调整,以确保两国的购买力均等。如果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持续高于其贸易伙伴的通货膨胀率,其贸易加权汇率将趋于贬值,以防止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丧失竞争力。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澳大利亚的价格上涨速度比海外价格高,同期贸易加权指数计算澳元贬值,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只是抵消了澳大利亚正在经历的累计通货膨胀。换句话说,由于较低的汇率,许多看来具有潜在竞争力的增长被澳大利亚相对较差的通胀表现所抵消。

实际汇率的估算会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差异进行调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澳大利亚的CPI上涨速度超过其贸易伙伴的CPI期间,名义TWI贬值了约50%,而实际TWI贬值了30%。尽管实际汇率仍会波动,但实际汇率的变动比名义汇率的变动更能体现国内经济竞争力。纯粹的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捕捉到影响经济的结构性因素。跨国生产率差异可能部分地解释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后期澳大利亚的实际汇率贬值,但它们却不足以解释从21世纪初到矿业繁荣高峰期间澳元的升值。从历史上看,对澳元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贸易条件。例如,由于商品价格上涨(这是澳大利亚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导致的贸易条件上升,通过增加收入为经济提供了扩张动力。出口部门对投入品的需求增加也造成了通货膨胀压力。汇率升值以及更高的国内利率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些影响,从而有助于总体宏观经济稳定。

澳元汇率完全浮动之后,各国金融市场相对收益率对澳元汇率产生主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澳大利亚的实际利率远高于海外,吸引大量海外资金,造成澳元急剧升值。90年代后期,当时澳大利亚的实际利率低于美国的实际利率,大量外国资金流出,造成澳元贬值。2000年上半年,其他主要经济体经济衰退,这些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当时澳大利亚的实际利率再次显著高于主要经济体,造成澳元升值。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年中,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澳大利亚的实际利率相对较高,导致澳元汇率虽有波动,但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澳大利亚与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利率差异下降,这种影响开始减弱。

资料来源: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网站,https://www.rba.gov.au/statistics/frequency/twi/twi-20191129.html.

尽管澳元/美元和澳元/贸易加权指数(TWI)的走势一般情况下是趋同的,但也有出现分歧走势的时候。比较明显的一次是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当时澳元/美元汇率的贬值幅度远高于澳元/贸易加权指数(TWI)贬值幅度,因为澳元兑大多数澳大利亚亚洲贸易伙伴国家货币升值。除贸易交权指数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替代汇率指数供不同用途使用。例如,在某些情况下,由出口份额或进口份额分别加权的指数可能比使用基于(总)贸易权重的常规贸易加权指数更为合适。另外,如果还有其他“第三国”与澳大利亚的贸易往来很少,在国际贸易市场处于竞争关系,则双边贸易权重指数可能不是评估澳大利亚元竞争力变化的最佳指标,“第三国”出口加权汇率指数可能更合适。

影响澳元汇率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是贸易条件和澳大利亚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利率差异。从长远来看,一国贸易加权汇率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其通货膨胀率是高于还是低于其贸易伙伴。购买力平价(PPP)理论表明,两国之间的汇率会进行调整,以确保两国的购买力均等。如果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持续高于其贸易伙伴的通货膨胀率,其贸易加权汇率将趋于贬值,以防止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丧失竞争力。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澳大利亚的价格上涨速度比海外价格高,同期贸易加权指数计算澳元贬值,但其中很大一部分只是抵消了澳大利亚正在经历的累计通货膨胀。换句话说,由于较低的汇率,许多看来具有潜在竞争力的增长被澳大利亚相对较差的通胀表现所抵消。

实际汇率的估算会根据通货膨胀率的差异进行调整。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澳大利亚的CPI上涨速度超过其贸易伙伴的CPI期间,名义TWI贬值了约50%,而实际TWI贬值了30%。尽管实际汇率仍会波动,但实际汇率的变动比名义汇率的变动更能体现国内经济竞争力。纯粹的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不能捕捉到影响经济的结构性因素。跨国生产率差异可能部分地解释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后期澳大利亚的实际汇率贬值,但它们却不足以解释从21世纪初到矿业繁荣高峰期间澳元的升值。从历史上看,对澳元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贸易条件。例如,由于商品价格上涨(这是澳大利亚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导致的贸易条件上升,通过增加收入为经济提供了扩张动力。出口部门对投入品的需求增加也造成了通货膨胀压力。汇率升值以及更高的国内利率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些影响,从而有助于总体宏观经济稳定。

澳元汇率完全浮动之后,各国金融市场相对收益率对澳元汇率产生主要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时澳大利亚的实际利率远高于海外,吸引大量海外资金,造成澳元急剧升值。90年代后期,当时澳大利亚的实际利率低于美国的实际利率,大量外国资金流出,造成澳元贬值。2000年上半年,其他主要经济体经济衰退,这些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当时澳大利亚的实际利率再次显著高于主要经济体,造成澳元升值。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十年中,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澳大利亚的实际利率相对较高,导致澳元汇率虽有波动,但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澳大利亚与主要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利率差异下降,这种影响开始减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