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为外物所动:匠心的境界

不为外物所动:匠心的境界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专注其中,全神贯注,不为外物所动,这是匠人不可或缺的品质。七天的斋戒使身心合一,已不为外物所动,精气神已达到最佳状态,再走进山林选木料。以此看来,匠心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达到忘我境界,完全不为外物所动——身心合一,气定神闲。这种“不为外物所动”值得用一生来修炼,有了它可以从容做到“心想事成”,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当你做到“不为外物所动”时,他人将因你而动容。

不为外物所动:匠心的境界

假如你和小朋友在雪地里玩耍,你指着远处的一棵树和小朋友说,咱们一起走到前面的那棵树,看谁留下的脚印是最直的。那么,谁会走得最直呢?有人说肯定是小朋友,理由是小朋友好玩,他们意愿大,兴致高,干劲足,走的步子比较小。

然而,多次试验的结果是,小朋友每走一段,老喜欢回头看自己所留下的脚印,越走越歪扭;走着走着,有可能被其它的事物吸引了,结果可想而知了。

关于如何走得直,有人竟然说拉一根绳子就可以了,也有人说走猫步。其实,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紧前面的那棵树(目标),自始至终围绕前面的目标,坚决做到不左顾右盼。这样的做法,最简单也最有效。

俗话说,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一心想着目标,就会把自己稀缺的时间和精力用到该用的地方,成果当然会是最好的。专注其中,全神贯注,不为外物所动,这是匠人不可或缺的品质

每一件工作都应如此,沉下心,盯准目标,不被干扰,一次将工作做好。工作最忌讳心浮气躁,东一下西一下,这样的结果只会是什么也做不成。

十多年前的有一次面试,是我一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如果没有专注的工作精神,就无法抓住那次工作的机会。那天面试时,考官找了一篇文章给我说:“请你把这篇文章一字不漏地读一遍,最好是一刻不停地读完。”他说完,就走出了办公室。

我想:不就读一遍文章吗?这太简单了。我深呼吸一口气,开始认真地读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位漂亮的女生款款而来,“先生,休息一会吧,请用茶。”她把茶杯放在茶几上,冲着我微笑。我该不该回应呢?先不管她了,读完再说。我装着没有听见也没有看见似的不停地读。又过了一会,一只可爱的小猫伏在了我的脚边,用舌头舔我的脚踝。我只本能地移动了一下脚,丝毫没有影响我的阅读。

终于读完了,松了一口气。这时面试官进来问:“你注意到那位美丽的小姐和她的小猫了吗?那位小姐可是我的秘书,你都没有理她。”我很认真地回答说:“你要我一刻不停地读完这篇文章,我只想集中精力去读好它,这是考试,关系到我的前途,我不能不专注一些。别的什么事我就不太清楚了。”(www.xing528.com)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认识,其实,得缘于阅读古代典籍《庄子·达生》梓庆篇。2300年前,鲁王惊叹一位名叫梓庆的木匠制作的古代乐器鐻,堪称鬼斧神工,于是召见梓庆问:这么精妙的东西先生能做出来,有什么奥秘?梓庆谦逊地说:“我只是一个木匠,哪有什么奥秘呢?只不过在做工前,我不敢耗费精神,静养聚气,让心沉静。斋戒三天,我不再怀有庆贺、赏赐、获取爵位和俸禄的思想。斋戒五天,我不再心存非议、夸誉、技巧或笨拙的杂念。斋戒七天我已不为外物所动,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四肢和形体。然后我便进入山林,观察各种木料,选择好质地、外形与鐻相合的,此时鐻的形象已经呈现于我的眼前。然后我将全部心血凝聚于此,专心致志,精雕细刻,用自己的纯真本性融合木料的自然天性制作,器物精妙似鬼神之工,也许因为这些吧。”

七天的斋戒使身心合一,已不为外物所动,精气神已达到最佳状态,再走进山林选木料。选料时,鐻的模样已经在脑海中形成,认真寻找匹配度最佳的木料才动手取之。一旦进行雕刻,则聚气凝神,全情投入,荣辱不惊,专心致志——把功劳、地位、金钱、非议、毁誉统统放下。

以此看来,匠心需要全身心地投入,达到忘我境界,完全不为外物所动——身心合一,气定神闲。如果我们每每能够专注事情的本身,不被荣辱、金钱、地位、功劳等干扰,放下某些不合适的执念,一心一意投入其中,那会怎样呢?通常所谓功劳、地位、金钱等都将纷至沓来。当然,匠人并不在意这些。

《庄子》的作者庄子就是这样的巨匠,洞悉易理,继承与发扬老子道家思想,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这种“不为外物所动”值得用一生来修炼,有了它可以从容做到“心想事成”,做出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做到“不为外物所动”呢?

首先要活在当下。活在当下就是重视当前,专注当下的事情,工作最要避讳的就是这样一种心态:忙的时候,想要休息;度假的时候,想要工作。要知道,过去是作废的支票,明天是未兑现的支票,唯有今天才是现金。

做一个高级趣味而纯粹的人,不忘初心,不因金钱而放弃标准。在工作上,放下私心杂念,一心投到技艺上。这就意味着将每一项工作当艺术品,安安静静,仔仔细细,直到没有任何瑕疵。俗话说,要让钱追着人跑,不要让人追着钱跑。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用一颗纯粹的心,潜心研修,不被短期利益所诱,不被当前的烦恼所困。

当你做到“不为外物所动”时,他人将因你而动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