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城镇化与用水强度的空间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城镇化与用水强度的空间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8-3人口城镇化与用水强度的空间库兹涅茨估计结果注:*、**、***分别为10%、5%和1%的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另外,基于时间与空间双重固定效应的空间误差模型本身说明,中国省域用水强度既存在地区之间的固定效应影响,又存在时间固定效应影响。图8-42013年中国省域万元GDP耗水空间相关图图8-5万元GDP耗水“N”形曲线图

城镇化与用水强度的空间库兹涅茨曲线分析

1.趋势分析与模型选择

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必然带来科技进步、产业优化,因此预计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伴随用水效率的提高,即万元GDP水耗的下降。为了比较各种模型的回归结果,表8-3同时给出了基于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的8种回归结果。通过反复比较LM test检验和Robust test检验,发现空间误差模型的检验结果比空间滞后模型的检验结果显著,进一步在空间误差模型的估计中,基于时间空间双重固定效应的空间误差模型的R-squared、Log-likelihood最大,而Sigma^2最小,故采用该模型。采用该模型表达式为(8-6)式,其中Ysqd表示万元GDP耗水,λ为空间误差系数。

从(8-6)式来看,由于Ur和Ur.^3的系数为负,Ur.^2的系数为正,说明人口城镇化率对用水强度的长期影响态势为倒“N”形曲线,Erchanbizh和Sanchanbizh的系数分别为-0.167和-0.124,均为负值,且伴随概论显著,说明非农产值对用水强度也有抑制作用。

表8-3 人口城镇化与用水强度的空间库兹涅茨估计结果

注:*、**、***分别为10%、5%和1%的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

2.空间分布与态势判断(www.xing528.com)

第一,从图8-4来看,绝大多数省区市处在第一、三象限,说明正相关性明显。处于第一象限的省区市主要位于西部地区,说明西部地区的用水强度较大,节水潜力较大,其原因一方面是西部地区的GDP总量远远低于中部,特别是东部地区,从而间接加大了用水强度;另一方面是由于西部地区的一产、二产产值占有很大的比重,而这些产业又是耗水很大的产业,从而直接加大了其用水强度;处于第三象限的,主要是东部及部分中部省区,说明东部及部分省区市产业结构优化、用水效率较高,其原因是东部地区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产业结构都优于西部地区。

第二,基于时间与空间双重固定效应的空间误差模型得到的是不太明显的倒“N”形曲线(见图8-5),说明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万元GDP用水强度虽然中间阶段可能会趋于上升,但从总体趋势来看将下降。另外,基于时间与空间双重固定效应的空间误差模型本身说明,中国省域用水强度既存在地区之间的固定效应影响,又存在时间固定效应影响。同时表明,可能省略了一些影响用水强度的其他因素,比如节水技术、用水价格、水资源富裕度、水管理机制等,而这些省略的因素对周边地区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由于本章主要是基于城镇化背景下的用水强度影响,因而省略的这些因素。

第三,大部分省区位于从第一个拐点到第二个拐点之间的短暂上升阶段,但很快将进入下降区间,因此全域性用水强度将逐步下降。

第四,二产产值比重与三产比重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167和-0.24,说明非农产业对用水强度也具有抑制作用。另外,基于时间与空间双重固定效应的空间误差模型本身说明,中国省域用水强度既存在地区之间的固定效应影响,又存在时间固定效应影响。同时表明,可能省略了一些影响用水强度的其他因素,比如节水技术、用水价格、水资源富裕度、水管理机制等,而这些省略的因素对周边地区具有很强的扩散效应,最终结果导致λ系数为0.773,表明邻接省区的用水强度的回归误差每增加1%,将带动本省区用水强度的回归误差增加0.773%,这与我国产业集群跨区域分布的事实吻合。

图8-4 2013年中国省域万元GDP耗水空间相关图

图8-5 万元GDP耗水“N”形曲线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