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与处理原则

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与处理原则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可抗力引起的法律后果有两种:变更合同和解除合同。同时,当事人对于上述障碍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免责,只以免除损害赔偿的责任为限,不排除另一方行使《公约》规定的要求损害赔偿外的任何权利,包括要求履约、减价和宣告合同无效。

不可抗力的法律后果与处理原则

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是一种免责条款。遭受不可抗力事件的当事人可免除其不履行或不按期履行合同带来的责任,而另一方不得要求赔偿损失。不可抗力引起的法律后果有两种:变更合同和解除合同。变更合同是指由一方当事人并经另一方当事人同意,对原订立的合同条款或内容做部分的变更,包括延期履行、提前履行、替代履行或增减履行。如变更合同尚不能达到合理的结果时,则可采取解除合同的方式。解除合同是指全部免除当事人一方履行合同的责任。

至于变更合同还是解除合同,要视不可抗力事件的原因、性质和程度而定,并在合同中明确规定,如在合同中未做明确规定,一般认为,如果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使合同的履行已成为不可挽回,如特定的标的物灭失且无法再造,或事故的影响比较严重,一定时间内无法恢复,则可以解除合同;如果不可抗力事件只是部分地或暂时地阻碍了合同的履行,则发生事件的当事人只能采取变更合同的方法,以减少对方的损失。(www.xing528.com)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一方当事人享受的免责权力只对履约障碍存在期间有效,如果合同未经双方同意宣告无效,则合同关系仍旧存在,一旦履行障碍消失,双方当事人仍应继续履行合同义务。同时,当事人对于上述障碍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免责,只以免除损害赔偿的责任为限,不排除另一方行使《公约》规定的要求损害赔偿外的任何权利,包括要求履约、减价和宣告合同无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