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历史任务与现代化进程

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历史任务与现代化进程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这个意义上,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项事业不断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因此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对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重要历史任务与现代化进程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具有里程碑意义。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只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三农”问题彻底解决好,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齐短板。只有让包括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苦落后地区农村的所有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繁荣成果,实现城乡协同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小康。乡村振兴战略适应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要求,推动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等,不断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增强乡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为补齐发展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重要保证。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国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美好愿望,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仅基础较为薄弱,而且涉及人口多,实现难度大。可以说,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否如期实现,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体实现。在这个意义上,乡村振兴战略关乎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和生态环境全面进步,提升广大农民综合素质,不仅能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顺利实现提供坚实物质基础,而且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项事业不断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正、安全、生态等方面有更高期盼,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凸显。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三农”领域表现突出,既突出表现为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又明显体现在不同地区之间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一方面,同城市相比,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差距较为明显,除了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偏低、农业基础不牢固之外,社会事业发展同城市的差距也较为突出,一些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尤其是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分布在城市。另一方面,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乡村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差距。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将“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之一,明确提出:“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由此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难题,进而化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路径选择。(www.xing528.com)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突破人才瓶颈。而农民是乡村人才振兴的主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二三产业部门转移,而土地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讲相对陌生,因此产生农业留守人群数量相对不足、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农业劳动力文化程度比较低、很少接受比较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老龄化的问题突出。许多地方老年劳动力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此外,由于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供给严重滞后,农民的社会地位低,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厌农、弃农的倾向十分突出,农业生产后继者缺失的问题也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对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于此,2012年一号文件就已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解决农业生产力持续发展问题。2012年以来,农业部财政部等部门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指出“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建立专门政策机制,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农业部“十三五”职业农民发展规划提出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目标和主要培育指标。

农民是乡村人才的基石,由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事关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已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吉林省情、农情,对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进行系统研究,构建具备较强的生产经营水平、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具备主体功能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将对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