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行性

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行性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乡村振兴建设,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于2018年1月2日专门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做出科学规划和部署,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

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可行性

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的参与,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当前农村农业的现实状况又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了可能。主要表现在党和政府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的需求持续上升、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等方面。

一是党和政府政策、资金支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乡村振兴建设,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于2018年1月2日专门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乡村振兴做出科学规划和部署,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体系”。党和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同时,党和政府还积极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乡村振兴建设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仅2017年“中央财政投入15亿元,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万人以上”。可以说,近年来党和政府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以及乡村振兴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规划和部署,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党和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合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类型,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均衡、合理、科学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的需求持续上升。现代化农业,简单理解即用现代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和发展,使农业发展摆脱单一依赖生产经验,转而建立在对生产经验的科学探索和总结上,配合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极大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科学性。我国农业经营自古以来以“经验型农业”为主,即农业生产建立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土地何时耕种、如何耕种主要凭经验的积累,很少探求其中的科学原理。虽然当前我国农民的知识化水平仍然相对不高,但是随着教育的普及、科学的推广,农民的科学意识逐渐提高,开始学会寻找科学的办法去解决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的新生代农民数量逐渐增多,农民的科学意识、现代化意识逐渐增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方式已经在潜移默化中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民对“农业现代化”和“现代化农业”的需求持续升温。新型职业农民是立足于“现代化农业”趋势与目标下的新的职业形式,是“农民”由“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农民对现代化农业的需求能够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内在动力。(www.xing528.com)

三是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人均耕地占有量较低,如何在确保耕地不被破坏的基础上以有限的耕地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以养活更多的人口,是我国农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提升科学技术水平是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破解有限耕地资源困境的有效方式。我国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重视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在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支持农业院校的发展,大力培育农业科学技术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改革,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一批懂农业、爱农村、具备一定知识和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参与。党和政府对科学技术尤其是对农业科学技术的重视和投入,使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发展,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成长、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